谁能否认宗玄先生与吴筠之间的故事正如道士念的经文中所述
在唐代,中国道教发展至鼎盛时期,外丹学说已达巅峰,但其副作用逐渐显现。太宗以后,一系列服丹而死的事件频发。面对这一现实,司马承祯和吴筠等人力倡导内丹学说,以批驳外丹之弊,并开创了道教炼养长生内丹派的先河。
吴筠(字贞节),华州华阴人,从小通经史善文辞未及进士。他性情高洁,不随流俗。十五岁即志于道教,与同好隐居南阳的倚帝山。后入嵩山学道,师从体玄先生潘师正,对上清经法精通。
唐玄宗开元年间,吴筠离开嵩山,游金陵访道,在茅山隐居,再东游天台山。在剡地与越中名士交往,他著有《躁东南》诗歌作品,其名传京师。玄宗闻其大名遣使征召,当见玄宗,即令待诏翰林。
玄宗问询道法,吴筠称:“《道德经》五千言乃真要。”又谈神仙事,他回荆:“非陛下所能办到。”在京城,每朝会列坐,与官员共议政务,有时言辞激切以表忠心。天宝年间李林甫、杨国忠辅政朝局混乱时,他预测大乱,上奏请求返嵩山,但未被允许,最终另建岳观内道院让他住持。
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前夕,他再次上奏求准回茅山,被同意后不久,大乱发生玄宗逃蜀江淮盗起,他东游会稽,在天台剡中逍遥,与李白、孔巢父诗酒相酬和。在荒乱岁月,他们生活较为平静。
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过世,其邑冀元等商定谥号“宗玄先生”。他擅文勤著,《心目论》、《复淳化论》、《形神可固论》等多篇,如今有《宗元先生文集》三卷传世。
他的内丹思想影响未来流派,对理论阐述与实践经验独特。这是他的神仙思想,也是内丹仙 道思想的核心。他强调“守静去躁”,认为必须宁静去欲才能得道成仙。他提出恬淡无为,不悲不乐,使元气畅和,是通往仙界重要步骤。他认为神仙可学,有自古成仙的情况,并指出不可一概而论。此外,还有其他关于修行方法的心得总结,如恬淡无为、不悲不乐,以及如何通过修炼达到泰然忘情超然物外境界,最终达到长生久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