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道教诗人吴筠生平考述道家代表人物与主要思想在社会中的渗透
唐代道教名士吴筠(?——778年),字贞节(一作正节),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生活于唐代,是道门中文学创作最丰富的作家之一。关于他的生平事迹,目前研究者关注较少,并且一些问题有待商榷。本文试图对其生平问题,略作考述。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二《吴筠传》云:“少通经,善属文,举进士不第。”权德舆《中岳宗元先生吴尊师集序》(以下简称《集序》)云:“生十五年,笃志于道,与同术者隐于南阳倚帝山,闳览古先,遐蹈物表,芝耕云卧,声利不入。”1 其《酬刘待御过草堂》自叙云:“弱冠涉儒墨,壮怀归道真。”(孙望《全唐诗补逸》卷之十八)1 可知他在青少年时期,对儒家经学比较熟悉,并曾参加进士考试。可能是由于应举不第的原因,他才笃志于道学。
吴筠有志于道,其首先涉及的是其入道、师承问题。根据史料,一些学者认为,他“师事潘师正为道士”;“入嵩山学道,以冯齐整为法”。然而,《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吴筠传》的记载存在漏洞。在天宝初年,他被召至京师,请隶度士籍,但受度时间至迟在嗣圣元年;传授其正一之法的是冯齐整。
在社会上,由于国教制度的影响和官方管理下,不同地区的宗教活动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和控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着深厚宗教氛围背景的人物,如叶法善等,都能从家庭中接受一定的修养。而对于出身背景的问题,我们无法得知是否确实如此。但这种浓厚的宗教氛围,使他可能在幼年便被度为道士。
经过潜心修养、访求,他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并引起了统治者的注意。他曾参与朝廷内外多次政治活动,用自己的文学才能表达对朝政的一种批评与希望。在玄宗面前,他展示了高超的文学造诣,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国家大事敏感并愿意尽职尽责的情操。不过,这样的行为也招来了嫉妒眼光,从供奉僧流手中得到了谗毁,最终导致他离开了朝廷回到嵩山继续修行。
总体而言,无论是在个人修炼还是文化创作方面,都可以看出Wu Yung (Wu Yung) 的重要性。他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文化艺术成就,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非常显赫,同时也是一个能够将个人信仰融入到更广泛社会话题中的典型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