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十足高雅的诗句福州摆塔文化天然道观守护着古老的道教智慧
福州的“摆塔文化”:道教中秋庆典与古老传承
在深邃的历史长河中,福州独特的“摆塔文化”如同一座座古老的守护者,静默地见证着时光的流转。据说,这一习俗源远流长,始于明嘉靖年间,当戚继光凯旋归来,在百姓欢庆之际,将家中的珍宝摆放在门庭,以示对英雄将军的赞誉。随着时间的推移,“摆塔”这一活动不仅成为了一种家庭聚会和节日庆祝的手段,也融入了尊敬祖先和丰收感恩的情感。
裴仙宫,是福州的一处道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治平年间。在明清盛兴之际,这里便开始了举办“摆塔”的传统活动。直至改革开放后期,在管委会主任陈锦丰道长的大力倡导下,裴仙宫坚持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这项民俗活动延续至今。
每当中秋佳节临近,裴仙宫都会组织管委会成员举行这项传统民俗活动。在空旷的地方搭建几张桌子,每张桌子都精心布置,一桌紧靠墙壁,一二三张接着排开。此外,还铺上毯子或被单,为接下来精美而又生动的地面布置打下基础。
在这些桌子的中心,便是众多孩子们的心头好——各种玩具,如泥娃娃、瓷塑小人物、小动物,以及模型小椅子、小桌子等。这一切都是为了营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空间,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感受到那份纯粹而真挚的情感。正如施鸿保所述:“彩色辉丽、雕镂精工,小则数寸高,大则如塔或高七八尺。”
此外,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禾秧盆景——用细沙灌水,再铺上稻谷,然后让其自然发芽。当秧苗从盆中伸展出来,它不仅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更有着五谷丰登之寓意。
过去,“摆塔”象征着家族繁荣,现在它除了纪念戚家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外,还隐含着步步高升的人生哲理。而在特殊时期,如今年来的疫情,使得人们更加珍惜那些身为医护人员前线战斗者的英勇事迹,因此福州裴仙宫还特别为他们设置了祭祀台,以表达对他们无私奉献精神与敬意。
随着时代变迁,这些悠久而神秘的情谊并未消失,而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以更新和发展。“摆塔”,既是一种回忆,也是一种期待;既是对往昔岁月温暖记忆的一次沉思,也是对未来生活美好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