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西根据地创建始末
作者:匡镜秋 信息来源:常德师专教学与研究 湘鄂西根据地位于湖南、湖北两省西部交界的地区。它是我国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重要根据地之一。与中央根据地、鄂豫皖根据地和湘鄂赣根据地互相呼应,构成了对江西、湖北、湖南等省敌占中心的战略包围,有力地抗击了豪绅地主和叛变的政权,对中国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九二七年七月,第一次国内战争失败后,家处洪湖周围而在外地工作的知识分子,如原在唐生智部队任师部主任的段德昌同志(原籍湖南湘谭,后移居湖南南县)和原在武汉军事教导团工作的段玉林同志(湖北石首人)等回到家乡,同当地取得联系,发动群众进行了小规模的武装斗争活动。一九二七年秋,在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影响下,洪湖、石首、沔阳、华容等地相继举行了秋收起义,彼伏此起,连绵不断,延续到一九二八年初。在起义中,荆江(长江在宜昌至城陵矶一段叫荆江)两岸先后成立了几支红色游击队:石首县委领导的吴仙洲部,沔阳县委领导的肖仁谷部,南昌起义失败后奉命到荆江两岸组织起义的二十军第一师师长贺锦斋所部等,共约四百余人,于是就打起了工农军的旗帜。接着石首中心县委组织了石首、沔阳、监利、南县、安乡等地的年关斗争,消灭了荆江两岸许多股团防和土匪约二千人,缴获了不少武器。到二月中旬,工农军迅速发展到一千余人。 湘鄂边界桑植、鹤峰一带崇山峻岭,连锦起伏几百里,十里无村落,百里无城镇,穷乡僻壤,十分贫困。当时在统治下,官匪、地主恶霸相互勾结,残酷压榨人民。广大人民群众过着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要求的积极性很高。而这一带的统治相对来说较其他地区薄弱,同时贺龙同志的老家是桑植洪家关,对这一带的情况熟悉。当地的地方势力派,一部分是贺龙同志的旧部属,另一部分在历史上也和贺龙同志有某些联系,便于利用发展武装斗争。此外,地理条件也很有利,进可以东下湘鄂中部,西上四川,北至鄂西北,南入贵州;退可据险固守,便于游击作战,生息发展。因此,中央决定在湘鄂边建立和发展根据地。贺龙、周逸群同志奉命在上海组织湘鄂边前敌委员会后,于一九二七年底至一九二八年初到洪湖地区领导该地区的和武装斗争。一九二八年初因在石首、沔阳、监利、南县、安乡等地年关斗争胜利之后,荆江两岸的局面已有很大改善,于是,前委根据中央的意图,决定将武装交给石首中心县委领导,前往湘鄂边创造新的根据地。这时,石首中心县委为了扩大根据地,要求前委的负责同同在未走之前,攻打监利团防(三十多枝抡),不料敌人突然增加了正规军湘军何键部一个旅。年轻的游击队,担负不了力所难及的任务,结果遭到失败。这样,贺龙、周逸群同志根据中央原来的指示和石首中心县委在攻打监利前的决定:让肖仁谷部回洪湖,吴仙州部回石首,贺绵斋部把部队交给石首中心县委后随同回湘鄂边发动武装斗争和开辟根据地。 一九二八年三月,贺龙、周逸群、卢冬生、贺绵斋等同志回到湘西桑植,坚决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积极聚集力量。经过贺龙等同志的宣传、号召,到一九二八年四月,组织了三千多人的武装。根据的指示,成立了工农军,贺龙同志任军长。下设两个团,第一团团长李云清,第二团团长贺贵如。乘工农军立足未稳之机,突然派四十三军一个旅(旅长龙毓仁)向桑植县城和洪家关进攻。由于工农军是刚收编的土著武装,没有经过整训,战斗力不强,遭到失败。在敌人穷追之下,贺龙同志率余部一千来人转移到桑植、鹤峰、石门交界地区打游击。 五月,为了减少目标,贺龙同志和周逸群同志就分开活动。周逸群同志便到沙市组织湘鄂西特委,继续领导荆江两岸和洪湖地区的斗争。到一九二九春,洪湖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时正式建立了两支红色游击队:一支以洪湖以西的监利县的柳家集、刘家场为根据地,由段德昌同志领导,一支以白露湖西面的江陵县的横沟市、沙岗为根据地,由段玉林同志负责领导。这两支游击队,都发展到二、三百人,并领有较巩固的根据地。当时洪湖周围除了县城和较大的集镇,如沙市、沔阳、监利、江陵、潜江、郝穴等仍为敌人盘踞外,广大农村都掌握在群众手里。一九三○年春节,这两支红色游击队在监利西北的汪家桥会师,成立红六军,两支红色游击队改编为两个纵队。孙一中(孙德清)同志任军长,(孙一中同志因有病去上海治疗,中央又派了邝继勋同志任六军军长)周逸群同志任委员,许光达同志任参谋长,段德昌同志任第一纵队司令,段玉林同志任第二纵队司令。经过一个星期的整顿和动员准备以后,红六军攻占了郝穴,消灭了敌人一个营,缴获了大批武器。接着又连续解放了老新口、新沟嘴、沔阳、潜江、沙洋、岳口、仙桃镇、系马口等城镇。这样,荆江汉水之间除了沙市、监利县城尚有敌人盘踞外,广大地区都成了比较巩固的根据地沔阳、潜江、监利、石首、江陵等县还建立了苏维埃。除了红六军以外,每县还有地方武装赤卫队。一九三○年初又成立了湘鄂西苏维埃,由周逸群同志担任主席。 在周逸群同志去沙市组织湘鄂西特委,继续领导荆江两岸和洪湖地区的斗争后,一九二八年夏,贺龙同志率部在桑植、鹤峰、石门交界地区打游击。这时,湘鄂边前委改为湘西前委,由贺龙、贺绵斋、陈协平、张一呜、李良耀等五位同志负责,贺龙同志任。湘西前委应常德特委和石门县委之请援,便组织工农军向石门北乡进军,前去策应石门南乡武装起义,但工农军进入石门县境不久,石门南乡的武装起义已经失败了。 八月初,工农军转至石门、澧县、松滋一带游击了八十天,遭到了重兵攻击,伤亡很大,只剩下二百余人,部队于九月下旬即由石门退到鹤峰,到一九二八年底潜伏在深山老林中“拔毫”(即隐蔽躲藏),把老弱残疾疏散了一些。还剩下九十一人,七十二支枪,建立了一个。这时人数虽不多,但都是觉悟高、立场坚定、英勇顽强战斗的精华。在红土坪整顿后,贺龙同志率领他们转到鄂西游击了一个多月,坚持在宣恩、恩施、利川一带活动。工农军处境极为不利,又长期与上级隔离。贺龙同志日夜盼望着上级的指示。一九二九年春,贺龙同志派“交通”与常德特委和鄂西特委取上联系,得知党的“六大”决议和中央,例如建立红军、建立农村根据地、分配土地、在军队和地方上建立和发展等这使贺龙同志和大家顿时拨开了重重迷雾,看到了光明前景。贺龙同志等坚持执行党的指示,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对地主恶霸坚决给予打击。如在利川汪家营消灭了恶霸“铁拐李”(即团总李又清),缴获了几十支枪。工农军又发展到三百多人,一百多支枪编了两个大队。王炳南为第一大队长,文南甫为第二大队长。 一九二九二月初,贺龙同志率领工农军又由利川东下,用长途奔袭的战术,攻入建始县城,缴获民团百余支枪,收编了两百多个“神兵”(利用迷信组织编成的地主武装)编为第一特种大队,杨孟平任大队长,黄甫任党代表。与此同时还招募了一些劳动人民参加了队伍。紧接着又在鹤峰邬阳关收编了农民武装陈宗瑜部二百余人,编为第二特科大队,陈宗瑜为大队长。徐锡如任党代表。不久即采用攻打建始县城同样的战术,打开了鹤峰城。由于强敌挤压,只两天我军就撤退到堰垭、红土坪对部队进行整编,将工农军改编为红四军,贺龙同志任军长,恽代英同志任党代表(未到职)。一九二九年二月十日(正月初一)我军又攻占鹤峰县城。三月二十五日改编土著武装谷志龙部(兵百余人,枪六十九支)为独立第二旅,谷志龙为旅长,汪毅夫为党代表,陈石清为参谋长。建立苏维埃政府,陈昌厚同志任主席。五月(端阳节那天)解放桑植,建立苏维埃政府,调陈昌厚同志任主席。将特科大队改为团。以王炳南为第一路指挥,张一鸣为党代表,下辖第一、四两团,第一团团长贺贵如,党代表龙载前,第四团团长陈宗瑜,党表代徐锡如。六月,又改编土著武装覃虎臣部(三百余人)为第二路,任命覃虎臣为第二路指挥,盛联熊同志为党代表,辖第十一、第十二两个团,第十一团团长覃伯勋,第十二团团长不详。接着收编土著武装武庆步部近二百人,编为独立第五团,武庆步为团长,同时组成独立第二团,文南甫为团长,后吴虎臣为团长。这时红军又发展到一千多人,枪八百多支,湘鄂边苏区也相应扩大,鹤峰与桑植已连成一片。 八月,湖南省头子鲁涤平、何键派吴尚部严仲儒旅以及各县团防共两万多人进攻湘鄂边苏区,红军乃撤出桑植县城,至鹤峰整顿。不久,贺龙同志决定向五峰、长阳、松滋、澧县、公安等地进军,开辟新苏区,以便与洪湖苏区联成一片。五峰县县长闻讯率政府机关人员逃往渔洋关,红军逐和平进入五峰县城,建立苏维埃政府。十二月,红军与长阳取得联系,又攻占长阳县城,消灭了团防,在麻池等地建立苏维埃政府。 一九三○年夏,贺龙同志根据临示,留下贺炳南独立团和游击队在湘鄂边坚持斗争,率领红四军主力取道松滋,东下洪湖地区,七月初,至公安在陡湖堤与红六军会师。(这时红六军军长邝继勋,政委柳克明即柳直荀。下辖两个师,十六师师长王一呜,政委王鹤,十七师师长许光达,政委李剑如)红四军改为红二军。把红六军和红二军合编,组成红二军团,贺龙同志任军团长,(起初兼红二军军长,后孙德清为红二军军长,朱勉之为政委)周逸群同志为军团委员,部队很快发展到两万人,工农政权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创建了有十七个县的湘鄂西根据地。 红二、六军会师后不久,红二军团又接连解放了汉水北岸的岳口、仙桃(这两地在我军渡江南下后又被敌人重占)天门、应城、京山、皂市、安陆沙洋等城镇,消灭了大量敌人,开辟了襄北根据地,便湘鄂西武装割据的局面更加扩大。 此外,一九二九年在鄂北襄阳、隋县、枣阳、宜城、房县、保康、谷城、均县、山、竹溪、郧阳地区和鄂西兴山、巴东、秭归地区还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开展了武装斗争活动。 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年上半年,以贺龙、周逸群同志为首的湘鄂西,领导当地工农群众,以同志所领导的井岗山斗争为榜样,开展了气势磅礴的武装斗争,虽经几起几落,但在不长时间,就建立了红二军团,建立了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根据地,使湘鄂西的事业取得了很大胜利。同志曾经指出:“红军时代的洪湖游击战争支持了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带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证据。”(《选集》第二卷第四一一页)贺龙、周逸群同志的领导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一九三○年下半年到一九三四年秋天,由于第二、第三次“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湘鄂西根据地遭到重大挫折,力量损失很大。一九三○年七月,邓中夏同志来到湘鄂西根据地执行第二次“左”倾冒险主义的政策,改组了红二军团的领导,撤了周逸群同志二军团政委的职务,由他自己担任军团政委和前委,错误地要红二军团离开洪湖根据地并带走了当地绝大部分地方武装,配合一、三军团攻打长沙。市一战失利,红二军团不得不进入湘鄂边,复由已东北上,在鄂西北转战年之了半年之久。由于脱离了洪湖根据地群众斗争的配合,红二军团由三万人减少到只一万多人。一九三一年三月,根据中央指示,红二军团改为红三军,贺龙同志任军长,邓中夏同志任政委,孙德清任参谋长,柳克明任部主任。把红二军团部队改编七、八两师,七师师长王一鸣,委员李剑如,八师师长许光达,政委王鹤。同年夏,另由洪湖苏区的部队编成第九师。其后各师主要负责人是:第七师师长王一呜,政委李剑如。第八师师长段玉林,政委王鹤。第九师师长段德昌,政委宋盘铭。与此同期,洪湖根据地由于失掉红军的支持,也遭到徐源泉、张振汉、肖之楚和川军郭汝栋等匪部的严重破坏,几乎丧失殆尽,直至一九三一年春,才在负责地方工作的周逸群同志和段德昌同志的领导下,成立了新六军,根据地才逐步恢复起来。 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秋,夏曦同志任湘鄂西分局,执行了王明“左”倾昌险主义政策,在根据地建设、军事行动等方面犯了一系列错误,如土改侵犯中农利益,地主杀全家,富农赶出苏区,反对南下洪湖,肃反扩大化,乱抓所谓“改组派”,等等。他为了控制部队和排挤贺龙同志对红军的领导,夏曦以省委名义作出决定,取消军、师指挥机关,将红三军编为五个大团,受军分会直接指挥,只是由于贺龙同志坚决和斗争,才未成为事实。 “左”倾分子在肃错杀了不少干部,甚至要整掉贺龙同志,已经要贺龙同志写《自白书》,只是慑于贺龙同志在干部战士中享有崇高威望,才迟迟未敢动手。这样,严重地削弱了自己的力量,把整个湘鄂西苏区搞完了。一九三二年九月,红军退出洪湖地区,进行“小长征”。经豫南、陕南、川东,到一九三三年春转移至鹤峰,部队由两万五千余人锐减到一万多人。 一九三四年春天,敌人纠集重兵向鹤峰进攻,红军只好向川黔边境转移。到了十月,红三军和任弼时同志率领西征的红六军团,在四川酉阳县南腰界胜利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了红二军团的番号,在任弼时和贺龙同志的领导下,纠正了夏曦同志推行的“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红二、六军团由八千人发展到两万多人。十一月,红二、六军团在永顺十万坪大捷后,打开了创建湘鄂川黔根据地的新局面。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九日,红二、六军团奉命离开湘鄂川黔根据地,北上抗日,开始了万里长征。一九八一年九月十四日 注:本文根据老红军干部张德同志(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五年跟随贺老总转战湘鄂西,历任班排连营长等职务。一九六六年前任武汉军区公安军副司令员,现离职休养住湖南常德市老干所)的回忆和整理者亲自参观洪湖博物馆得到的资料,以及参考贺龙、许光达等同志生前所写的回忆录等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