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经典 > 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犹如天地之仁滋养万物而不闻其声如同河流之水自生自灭无需人为干预

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犹如天地之仁滋养万物而不闻其声如同河流之水自生自灭无需人为干预

人类作为大自然的精灵,只有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在这个宇宙时空中健康地生存和发展。养生是人们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为保护生命、繁衍后代、保持健康所进行的一些自我保健方法。

现代养生是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去考虑,以“生物、心理、社会”等角度确立医学模式,以控制和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其特征是从治疗扩大到预防,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个体到群体,以医院扩大到社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以保障健康、延缓衰老、高于生命质量。

天地人和,其核心思想为一个“和”字,经过几千年传承已升华为一种境界,即求同存异,对立统一,大同共生凡得天时、地利、人和者方可健康长寿。应天时,一年之中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气候更迭,使万物表现出生的长收藏变化规律。一切顺应时序更移进行调摄护养,就会健康长寿;违背了它,就要患病早衰。

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四季养生,《黄帝内经》明确提出了“智者之养身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的养身要求,并论述了春三月以葆生的气少饮酒以防逆上之火;夏三月以葆心气少食辛苦味增甘以养肺;秋三月以葆肝气少食辛酸味增酸以養肝;冬三月以葆心气少食咸苦味增苦以養心。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过,“凡用药皆随土地所宜”,因为人们生活的地理位置与环境差别较大,因而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也不尽相同,如东南沿海潮湿温暖宜清淡除湿,而西北高原寒冷干燥宜性温热散寒消渴。人类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必须顺应自然规律的变化,应天时顺地利享人和才能适应自然健康 生存。

《内经》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类为万物之本亦主万世。此外中华传统养生的最大特点即度讲究凡事要有度。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平衡至关重要,不仅涉及人的身体,也包括与自然界的人际关系,以及各脏腑组织之间的情感联系。因此说,健康是一种整合,是对个人自身情感需求与周围世界关系的一种积极调整过程,是对时间空间限制下的最佳适应方式。而这一切都基于一个核心概念:天地人间的大同共生的追求。

标签:

猜你喜欢

道教与道家有何联系与区别 是不是宗玄先生...
在唐代,中国道教发展至鼎盛时期,外丹学说已达巅峰,其理论被文人墨客广泛讨论和赞颂。然而,随着太宗一朝的出现,服用外丹致死者不断增加。面对这种情况,司马承祯...
道家改命12口诀 六种人不宜去道...
你若是这六种人,最好别闯祸道观了 在古老的中国,道观一直是人们寻求内心平静、修身养性之地。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进入这些神秘而宁静的地方。以下是一些不宜...
道德经全文注释合集 长春演道主教真...
邱处机(1148-1227),字通密,号长春子,是中国金朝末年全真道的道士。他因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减少杀戮而闻名。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邱处机被奉为全真道...
正版道德经原文和译文 重生之铁血战将...
在遥远的古代,战火不断,铁血战将们以身许国,以血谱史。然而,在一次突如其来的奇遇中,一名勇猛的武将被时空之轮带到了现代。这名武将,他的名字叫做李明,是一个...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