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修身修心修行的秘密之戒法不妄传于天然道观外人不知
1989年,我在北京白云观见证了全真派第一次传戒的盛况,那一刻,宋士洪道长赐予我一幅珍贵的照片。戒律,意味着严格遵守,不妄传于外,这是修身修心修行的一大法则。天真皇人曾说:“既称道士,非道士之模范不行;凡言真人,非真人之规不习。”每当我踏入戒坛,与众同受教诲,我深知举止须庄重、威仪必须恪守,以此远离世俗的纷扰与喧嚣,让自己的品德与全真派的榜样相符。
从严格意义上讲,全真派传戒并不仅仅是一场法事,而是一个严肃而重要的教务活动,是维护道教严肃纪律和重建教制的象征。我这样认为,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是在践行古老而庄重的仪式,更是在承续着悠久而伟大的文化遗产。
然而,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种说法有些过分,他们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道教中的传戒活动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咎于佛教?这并非没有根据。在印度佛教早期,没有关于正式“传戒”活动的情形被记录下来。相反,它更多的是通过讲经辩论来宣扬佛法,而不是像我们今天所见那样的正式仪式。此外,在中国佛教史上,对于“传戒”这一概念记载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唐宋时期之后,这明显晚于道教早期就有类似活动的事实。
全真派对于“传戒”的态度非常认真的,每当一个适合的人选出现时,他们才会谨慎地进行授予。这一点可以从《玄都律坛内庭要秘》中看到,其中提到了一系列要求,只有满足这些条件的人才能接受受十个基本原则作为基准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值得被授予受十个基本原则作为基准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值得被授予这些神圣的责任:
喜欢学习胜利的心理状态。
寻求智慧和贤人的帮助。
能够辨别是非。
谨慎言行一致。
5.柔顺且缺乏过失。
能够超越自己的师傅,不自负或骄傲。
尊敬师父,并把教育视为宝贵财富。
忠诚地侍奉长者,无怨无悔地勤劳工作。
对先前的师傅怀有一种感激之情。
勤勉请求接受这些规定,无日夜休息。
如果找不到符合以上条件的人,即使石匣藏在名山福地、海岛龙宫,也不会自动出世。如果有人能够符合这些标准,那么他们就是真正值得成为接班人的。而只有那些经过精心挑选并最终获得授予权力的学子们才能真正拥有掌握这些知识和能力必要去实现自己对未来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