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观秘密不妄传的律坛外戒法简如天然之道至简如大道
1989年,白云观举行了全真派自解放后首次的传戒合影活动,图片由宋士洪道长提供。对于戒者而言,遵守禁忌是达到真实的关键,也是修行的责任。天真皇人曾说:“既称道士,非道士之模范不行;凡言真人,非真人之规不习。”当一位修行者进入戒坛,他们必须以诚心接受戒律,并致力于保持安静与严肃的仪式,以远离五祖和七真的影响,而是要追求全真的榜样和家风。
在更为严格的意义上,可谓全真派传授戒律并非法事活动,而应被视为教务活动,这体现了一种严肃的道教纪律以及重建教制、培养良好行为规范的一种文化建设。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全真派并不算是最早开始传授戒律的组织,其早期历史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正一道教就已经有了相应的传授活动,可以从许多古老经典中找到证据。在敦煌文书中,有一份唐代《十戒经盟文》记录了王景仙女道士受十大誓愿的情形,她希望通过这十大誓愿能够超越三界,上升到上清境界,因此向张泰法师学习并发誓。
有人认为佛教对中国宗教产生过影响,但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因为印度佛教早期没有记载过类似的“传授”活动。印度佛陀虽然提出了一些基本原则,但主要还是通过讲经辩论来进行,而不是像后来的中国那样建立起一个完整系统。而且,在中国佛教中关于“传授”相关内容,最多也只限于唐宋以后,这明显比 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的这一制度要晚得多。
全真派对于其内定的秘密性非常重视,即使是在没有合适接班人的情况下,他们也不轻易将这些秘密分享给他人。在《玄都律坛内庭要秘》中提到,一位想要获得戒律的人应该具备以下十个条件:第一,他应该渴望胜任高尚的事业,不断地不断学习;第二,他应该亲近智慧的人,不会因为小事情而生疑惑;第三,他应该聪明机智,可以区分善恶;第四,他应当谨慎自己的言行,不做虚伪的事情;第五,他应当温柔谦逊,没有过失;第六他能成为他的老师超过自己,没有骄傲的心理;第七他应当尊敬他的老师,对待教育如同珍宝一样珍惜;第八他能勤奋地侍奉他的老师,无怨无悔地工作"; 第九他已经对他的先师有所回报的心情.; 和最后, 他应当迫切请求得到这个机会,从不疲倦.
此外,对于方丈大律师来说,只有那些符合以下条件的人才会被选为接班人:如果他们的心灵未达成平衡,那么不会被选为继承者; 如果他们不是诚实的话,也不会选择他们; 如果他们缺乏坚定信念,也不会选择他们; 如果他们犯了五逆罪,那么绝不会选择他们; 或者如果有人患病,那么也不可能成为继承者. 即使如此,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人物,他们依然会把这些秘密放在名山福地、海岛龙宫等安全的地方保存下来,只有在劫难发生的时候,它们才会自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