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天然道观的全真律坛秘密之戒法不妄传适合朋友圈分享的道德经精华
在1989年,北京的白云观举行了全真派第一次的传戒合影仪式。这一事件标志着自解放后,全真派对于其传统戒律和修行方式的重视与保护。戒律是修行之道的一环,旨在帮助修者保持纯净和专注。天真皇人曾说:“既称道士,非道士之模范不行;凡言真人,非真人之规不习。”这意味着只有那些真正遵循了正确行为模式的人才被认为是合格的道士。
当一个人决定进入戒坛并接受受戒仪式时,他们必须带着诚意,并承诺将严格遵守规定的行为准则。在这一过程中,安静和庄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是对五祖(古代高级宗师)以及七真的尊敬的一种表现。此外,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全真的榜样,为家庭树立良好的形象。
然而,有些人可能会误解,将道教全真派中的传戒活动简单地看作是一种法事活动,但实际上,这是一个严肃而认真的教务活动,是维护教义、制定教规、培养信徒等方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上,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是正一道教,它有着悠久的传戒历史。在敦煌文书中,一份唐代的地藏经典记载了王景仙女道士如何在张泰法师门下受十大誓愿,这表明唐代已有一定的受戒制度。
有人提出了佛教影响了中国古代宗教界包括道家的理论,但这种说法并不成立,因为印度佛教本身没有关于“传授”的记录,而中国佛教关于此类活动的大多数记载出现在宋朝以后,与早期道教学术相比要晚得多。
全真派对于传授戒律极为谨慎,只有经过严格筛选的人才被选为接班人。当方丈大律师准备向某位学员传授完整版籍时,他会根据十个标准来考察这个学员是否适合接受这些神圣而复杂的知识:
善于求胜善如流
善于近贤智,无疑行
聪明且能辨别伪与真的差异
谨慎,不轻易说话或行动
柔顺少犯错误
能够超越自己的老师,没有骄傲的心态
尊敬老师,如同贫穷却珍贵宝物般珍惜学习机会
忠诚地侍奉长老,不辞劳苦工作。
对先前的老师有深厚的情感报答。
热切请求接受受戒,并且日夜不懈努力
如果任何一个条件都不符合,那么方丈就不会选择他作为继承者。如果所有条件都满足,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心性未达要求,不予以转授。
不持诚心,不予以转授。
缺乏坚定果敢,不予以转授。
五逆罪业未清除,不予以转授。
身体健康状况不好,也不能进行受封礼仪。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就像石匣一样隐藏在名山福地、海岛龙宫等地方待遇运劫结束自然显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