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则刚的女人最聪明守护着全真律坛外人皆不知的秘密之戒法不妄传道教文化中的天然道观隐于世间尘嚣之外
在1989年,北京白云观举行了全真派自解放后第一次的传戒大典,这一历史性的场景被宋士洪道长留存为珍贵的照片。在这段时间里,戒律不仅是修炼的一种纪律,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天真皇人曾经这样说过:要称道士,就必须遵循道士们的模范;要称真人,就必须遵循真人的规矩。这意味着,当一个人进入戒坛时,他需要以诚相待,严肃地接受戒律,并且在行为上保持安静,在仪式上保持威严。他应该远离五祖和七真的俗世纷扰,以一种高尚的姿态生活,为全真派树立榜样,维护家风。
从严格意义上讲,全真派的传戒活动并不属于法事,它更像是一项教务工作,是对道教规范和制度的一次重要考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尽管全真派的传戒活动有其独特性,但实际上,这些做法并不是起源于全真派。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正一道教就已经开始实行类似的传授过程,有许多古老的道教经典能够证明这一点。在敦煌文书中,我们可以找到关于唐代道士受十戒十四持身品牒(十戒经盟文)的记录。这份盟文记载了雍州栎阳县龙泉乡凉台里的女道士王景仙,她因沉迷六情而没有悟到其中奥义,所以她向三洞法师张泰学习十戒,并发誓要修行供养,以此作为自己的宝贵财富。
这种受十戒并非佛教所创,而是源自更早前的印度佛教思想。但印度佛教中的确没有直接描述过这样的传授活动。而中国佛教关于此方面的情况,则是在唐宋以后才逐渐形成,这与早期的汉族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全真派来说,他们对传授戒律非常认真的态度,不轻易将之赐予他人。一位方丈大律师,在没有合适的人选之前,都不会轻易开启这一神圣之门。
按照《玄都律坛内庭要秘》的规定,一位想要受封者应当具备以下十个条件:首先,他应该渴望胜过其他人的法术,从善如流;其次,他应该亲近贤智,无疑心;再次,他应该聪明、能辨别伪与真的;第四,他应该谨慎,不言过于行动;第五,他应柔顺、少犯错误;第六,他应能够超越自己的老师,没有骄傲的心理;第七他应尊敬师父重视教育,如同贫穷得到了宝藏一样珍惜;第八他应无怨无悔地侍奉师长,不辞辛劳;第九他应感激先前的恩德心怀报答之意;最后他应当恳切请求受封,无日夜休息。这就是所谓的人格要求。
当方丈大律师决定向某个人授予这些精深的大乘之物时,他们会根据对方的心性是否纯净、诚信是否足够、骨气是否坚定以及他们是否具有逆境中的勇气等标准来进行选择。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人选,那么即使是石匣也会被隐藏在名山福地或海岛龙宫中,只有经过千年的劫运之后,它们才会自然出现于世间。
随着太上天界降下指引,我们便有了今天我们所继承下的科仪,即成为了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一个永恒存在——一套完美无瑕的事业。在过去,最简单最基本的是禁止贪欲守清静,《老君想尔》则可能是正一天师 道最早制定的禁令,也是整个宗谱中最古老的一个法律文件。而魏晋南北朝期间,上清灵宝新天师等各个宗派都陆续制定出了“三皈”、“五戒”、“八甲”、“十甲”的各种禁令。随着北宋时代,全真是兴起了一套新的“传习”制度,这个制度依然保留着古代的一些原则,只不过口口相传而已,从不外露六耳以外的话题,其目的只有一个——让这份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只给真正准备好修炼成仙的人看,而不是随意散布给任何人。这便是我国历史悠久宗门之一——全真的故事与荣耀不断延伸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