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如何让你无欲则刚在天然道观的秘密之戒法中寻找答案
道教文化:全真律坛外人不知的秘密之戒法不妄传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在北京白云观,1989年,全真派第一次传戒合影,这一历史瞬间被宋士洪道长留下。戒者,不仅是禁止之义,更是归真之要,修行之务。在这场严肃而庄重的仪式中,我们可以窥见道教全真派对于戒律的重视,以及对接受戒律者的严格要求。
当然,并非只有全真派才有传戒活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了正一道教的传戒活动。敦煌文书中的《唐景云二年道士王景仙从雍州长安县怀阴乡东明观三洞法师中岳先生张泰受十戒十四持身品牒(十戒经盟文)》显示了这一点。这份唐代的盟文反映出当时道士受十戒经的实况。
关于是否学自佛教,有的人提出了这样的说法,但事实上,这样的说法站不住脚。印度佛教并没有记载有关传授戒律的活动,而中国佛教关于传授习题的情况,则主要是在唐宋以后出现,这显然比早期印度和中国其他宗教晚得多。
全真派对于传授戒律十分谨慎,一方丈大律师,在没有合适的人选之前,是不会轻易地进行传授。如果一个人想要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人选,他需要具备十种特质:好求胜法、好近贤智等等。而方丈在选择人时,也会遵循一些原则,比如心行不中者,不与之;不尽诚者,不与之;无骨相者,不与之等。
总结来说, 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从太上降授科仪,即成其为一种特殊信仰之一部分。最初,简约且以清静为主,如《老君想尔辟》即可看作是最早的一部命名“三皈”、“五斋”、“八斋”、“九斋”的典籍。而后又有不同的宗派制定各自独特的一套规矩,如“七十二般神通”,至于现代我们所说的“入世难出世更难”,那就是因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不同,每个人都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修行方式和道路。但无论如何,无欲则刚,只能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来体验到这一理念背后的深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