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新道家与黄老之学无欲无求的女人在天然道观中的物品寻索
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深入研究了《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并提出了“秦汉新道家”的概念。在1981年,《文史哲》第2期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从《吕氏春秋》到《淮南子》——论秦汉新道家”的文章。随后,在1984年,我收集了相关论文,并出版了《秦汉新道家略论稿》(上海人民出版社)。虽然“秦汉新道家”这一概念曾引起学界广泛关注,但明确支持并使用这个概念的人并不多。
与此同时,黄老之学的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吴光的《黄老之学通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和丁原明的《黄老学论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等著作,从战国时期的黄老之学讲起,包括了秦汉时期的“黄老道家”。胡家聪、白奚、陈丽桂等人的研究,如胡家的稷下争鸣与黄老新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白奚的稷下学研究(三联书店1998年出版),更早地注意到了我的工作。而我提出的“秦汉新道家”与“黄老”之间关系十分清晰, 黄老道家也是我所讨及或思考过的问题。
在文献中,“黄老”一词有着丰富内涵。如同申不害之学本于黄老,韩非归本于黄 老,而慎到、田骈、接子、环渊皆 学习于黃 老 道德 之 术,因 发 明、 序 其 旨 意。此外,还有盖公善治黃 老 語言,陳平本好黃 帝、大 子 之 术等数十处連稱(參見 《史記》 有關列傳世 家)。無論是說「黃 老 之 言」還是稱「黃 老 之 術」,或被稱為「黃 老 之 學」,實際上都是講述的是道家的思想,以 《易經》 清靜 虛無 為核心 的 道 家 思想,突出的是在大禹之前加上了一个古代帝王,即太尉汤之后就是西周初年的武王姬發,被尊称为天子的第一位,是儒教信仰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隨著這些傳說越來越多,由於戰國中後期開始,有關於神仙和長生不死的一些書籍也就紛紛出現了,《漢書·藝文志》 中記載有二十七種冠以皇帝君臣名的大書:五種類似於戰國時期學者對 《易經》的解釋;五種類似於戰國時期學者的陰陽學說;三種類似於當時流行的小説;四種類似於醫療與藥品知識;二種類似於天文與歷法知識;各有一种类别分別记载有关房中術(性教育)、阴阳历法占卜以及小说故事。这说明这些书基本上可以归入杂而多端 的 道 家 主 義,最主要的是由各种人物创作,而且如 《皇帝君臣 》十篇注所说:“起六国时,与 《易经》 相似也。” 是戦国时期的人根据 《易经》的基本思想而创作出来的实际上当然不只以上二十七种,不少被认为是属于 黄 老 思想 的 文献 出土,这样 就 大大 丰富 了 黄 老 之 学 的 内 容 毋庸置疑, 黄 老 之 学 是 道 家 之 学,是战国至漢朝間的一次突出的發展表现。
因此,用 “秦Han 新 道 家”, “魏晋 新 Dao 家”, 以 及 唐宋 以 后 的 “New Dao 家” 来 形容 和 说 明Dao 家 的 发 展,比 起 “Yellow Old School of Thought”, 更 具 体 性,更 能 反 映 Dao Family 对 其他 学派 或 思 想 包 含 与 摆 放 的 特 点,“New” 就 在 Dao Family 对 他 人 经验 和 知 识 追 求 上 不 断 创 新 中 发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