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居的旗杆石与功名柱哪些是你所知
在赣南乡村,至今仍可见旗杆石、功名柱或牌坊,它们是客家人崇文重教、敬重乡贤的象征。每一根功名柱都是士子的骄傲,每一根旗杆石是家族的自豪,每一座牌坊是地方的荣耀。安远县三百山,是东江源头,也是国家森林公园。三百山脚下的梅屋村,数十根功名柱树立在梅氏大宗祠前的屋前院场上,如同树林,令人目不暇接,足见梅氏历代文儒功名之盛。
梅氏一族功名者甚众,在梅氏大宗祠前树立的功名柱中,包容了远近各地梅氏族人的功成者。其中,有三甲进士出身、被授予庶吉士进入翰林院的梅树德;有二十四岁中进士并进入翰林院的梅映堂;有二十一年中贡元,并曾任通判、知府的梅家修;还有二十七岁参加殿试中进士,并历任闽浙总督、河东河道总督的梅立荣……
客家人崇文重教。客家获得了功名,不仅可以彰显家族荣耀,也激励后代美好事迹。当客家人获取了功名,他们会简单地悬挂匾额,或隆重地竖起功名柱和旗杆石,或甚至筑起大牌坊。
于都县岭背乡谢屋村至今保存着“步蟾坊”,这座明代风雨中的木构牌坊,是赣南诸多牌坊中珍贵的一座。这座面阔11.2米、高10.38米的大牌楼,上书“一瓶插三戟”,寓意“平安”和连升,传达着客家人的美好愿望。
在会昌县筠门岭镇,一座寨子环抱着清澈丰盈的小溪,以朱氏宗祠为原点的民居群散落左右,这就是著称于世的地方——芙蓉村。在此地,因为盛种荷莲,每当夏风生起时田野便荡漾无边荷花,让朱氏子孙们陶醉了一代又一代。“芙蓉”因此得以命题。而这里毗邻粤境,为安全考虑朱氏建了寨堡,即芙蓉寨。
迄今已经600年荷莲花开花落时光。南宋理学巨匠朱熹第十一世孙朱子达因其秀美山川肥沃田野丰富,从福建武平迁徙到此地兴业开基,使得这里成为朱家的耕读传家的所在地之一。在漫步芙蓉村时,可见古宅门额上书写着“大雅遗风”、“槐晨流芳”等字样,其中清同治三年考取明经科进士之故由也赫然可见。
能勾起人们乡愁的情景很多,比如在崇敬乡贤的事迹前听故事享受黄昏霞晖,将自己融入古老传说里。在斜照下的古村老迈而雄浑建筑天井里的青苔精雕细刻窗棂古祠静默不语几个村人聚谈……这样的情景让人们感受到深厚的人文情怀。(龚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