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的求子习俗鱼儿也想抱孙子
水族求子习俗:从地母娘娘到暖桥祭祀,探秘传统送子法则
在水族文化中,有着一套独特的求子习俗,旨在保障家庭的子孙繁衍。新婚妇女会设立地母娘娘神位,以此女神为守护者,保佑儿童健康成长、饮食平安。在腊月的吉日,她们会进行隆重的供奉仪式,用竹叶糯米包成粽粑,并用酒杯三至五个横排于桌外,还要摆放火和米糠以代替香纸,这就是所谓的“暖娘桌”。
供奉时,不需写名字,只需剪下一尺宽、一寸厚的纸条,用竹篾夹插于神桌边缘。这份纸条永久保存,每年增加,以纪念往年的求子愿望。此外,有些久婚不育的妇女,在正月还会举行“暖桥”求子的仪式。
这个仪式需要请来女巫进行过阴,一般是指修造桥梁或石凳,让鬼神有路可通。夫妇双方将指定地点修建桥梁或石凳后,再用稻草铺上并插竹篾周围,然后摆放肉食共享。剩下的粽叶和蛋壳留在场上,表示已经告知了鬼神。
完毕后,将竹篾各色分取带回家中,每人口呼“孩儿回家”,相信孩子灵魂附体。一旦怀孕,便请鬼师来定胎保胎,通过祭祀地母娘娘、杀鸡供养等方式完成咒语诵读。
最后,将木棍捆绑好的纸竹篾钉于供桌边,即表示胎已定,孩子健康出生。这套复杂而又细致的情节,是水族人民对美好家庭生活的一种深切渴望,也是他们对于自然力量和超自然世界信仰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