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道家代表人物丹阳子马钰全真教第二代掌门
马钰,字宜甫,以丹阳子为道号,山东牟平(今烟台市牟平区)人,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出生。公元1184年去世。马钰曾向道教仙师王重阳拜师求艺,并放弃了财富。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是全真教的第二代掌门人,在陕西传播教义,将全真教发展成为鼎盛时期的一大势力。
家乡传说,他是东汉伏波大将军马援的后裔。在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战乱,马钰家族迁至山东牟平,并成为当地的大户。童年时,有道士预言他“顶有神光”,是一位“大仙之材”。然而,这份命运似乎未被他所承认,因为他在青少年时代并没有展现出太多对于仕途或修行的热情。
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与南宋初年的金兵南侵,让山东地区经历了无数战乱。而在这些动荡中,金国占据了他的家乡。尽管如此,当王重阳来到这里时,他仍然选择了跟随这位来自陕西的道士学习。
王重阳对马钰印象深刻,他不仅能力强,而且性格温和,因此希望让他加入自己的教派——全真教。在一次偶然的情境下,一场梦境让马钰醒来后决定辞去了妻室与子女,与王重阳一起修行。这一举动标志着一个新的开始,为他未来的道路铺就了一条坚实的人生旅程。
公元1168年正月,随着家庭事务告一段落,马钰正式加入了全真教。此后,他与其他六名弟子共同修炼,在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的一处山洞中,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严谨和艰苦。但即便如此,对于宗旨坚定、意志坚定的他们来说,这些磨难不过是通往成长之路上的必经之步。
在此期间,不断地考验自己精神状态及忠诚度的是各种挑战:从风车到臭鱼烂肉,再到屋内外温度差异极大的试炼,每一次都显露出他的决心与毅力。最终,在这些考验中证明出来的是,只有一个人——马钰——能够真正理解并执行宗旨,那就是要将全真集编纂出版,并劝诫人们追求内心的清净与智慧。
公元1170年,当王重阳临终前,将四名弟子召至床前,其中只有 马钰被认为已经得到了启示,而继承掌门人的职位由他担任。他发誓会完成师父遗愿,同时守孝三年,但由于考虑到建立全真教在陕西基础更为重要,所以直接前往长安城开始传播其信仰。这一决定不仅巩固了他的领导地位,也确保了全真教未来可以继续扩张其影响力。在接下来的三十余载里,全真派逐渐走上了稳固发展的道路,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支宗教学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