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人物地位排名大全第三十代天师虚靖先生张继先
张继先(1092~1127),北宋末著名道士,字遵正(或说字嘉闻,又字道正),号“翛然子”。他奉为第三十代天师。五岁尚不能言,据传一日闻鸡鸣,忽笑赋诗,“人皆称异,(以)为真仙”。九岁袭教。为人“渊默寡言,清癯白皙”。
徽宗崇宁(1102~1106)以后,他被召至东京四次,为内廷建醮,被赐号“虚靖先生”,视秩中散大夫,并赐昆玉所刻“阳平治都功印”。不久,他进封正一真人张陵为“正一静应真君”,诏有司就开封东建下院安置他,并赐额为“崇道”。又赐缗钱修龙虎山上清宫,拨步口庄五万以饭其众。
据称在京时,他曾对宋徽宗说:“居山虎则常见,今日方睹龙颜。”徽宗大喜,将作符进。他还回答了徽宗关于修丹之术的问题:“此野人事也,不是人主所宜嗜。陛下清静无为,就足矣。”
张继先志在冲淡,对于徽宗的召问多次乞求回山。在上清宫后,他建立庵作为心斋坐忘之所,被命名为“静通庵”,并有亭名“翛然”及灵宝、云锦、真懿三观。
他认为:“心者,万法之宗…与天地而并生,为神明之主宰。”他的学说强调内外丹,与禅宗会通。他认为人的轮回与生死,是由于“我念萌动于内,一识流转于外”造成的,因此需要斋戒,以神明其德等。
对于内丹,他论述:“道不远,在身中…神驭气,使气留形,不须杂术自长生。”他还劝来拜受天师秘箓者脱去世网,“俱登道岸”。
他的学生如林灵素等,也得到了宋徽宗的恩宠,但他却屡召屢隐。他曾对林灵素劝其韬晦,因为金门红雾漫游白石清泉方能保山中的适意。他指出升高需远离,就低处无难度,只要不迷失先机,便可达到成就。
元至大元年(1308),武宗封他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
以上内容摘自《道藏》第34册826页、第18册138页、第34册826页、第32册368~369页和372页,由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和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于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