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代天师虚靖先生张继先儒释道的权威代表
张继先:儒释道的权威代表
张继先(1092-1127),北宋末期著名道士,以字遵正,号翛然子,被尊为第三十代天师。据传,五岁时,他能闻鸡鸣而笑,并赋诗,引起人们对他的异议。九岁时,他袭承了道教的职位,因其清癯白皙、渊默寡言而备受推崇。
徽宗崇宁年间,张继先多次被召至东京建醮内廷,并被赐号“虚靖先生”,视秩中散大夫,还曾获昆玉所刻“阳平治都功印”。他不仅修建了龙虎山上清宫,还得到了大量的财物来维持山中的生活。他以冲淡自持,不愿意仕途中的荣耀和权力,对徽宗提出的问题,都以超凡脱俗的回答赢得了徽宗的赞赏。
张继先在山中修炼,以心斋坐忘为主,他创办了一座庵宇,即静通庵。在这里,他与其他道士共同研讨道法,同时也会同禅宗产生交汇。他认为,“心者,万法之宗”、“神明之主宰”,人生的轮回和生死都源于一念之间,因此必须通过斋戒、节饮食等方式来净化自己的心灵。
他对于内丹也有独到的见解:“神驭气,气留形,不须杂术自长生。”他强调要让精神出入自然,从而实现长生不老。他还说:“吾家法箓,上可以动天地……小可以却灾祸。”但这并非简单的手段,而是需要通过修行才能获得。
张继先与林灵素等人同时受到宋徽宗恩宠,但他始终保持谦逊,与林灵素不同的是,他劝导林灵素韬晦,不应因宠遇而骄傲。他的这些思想和行为,使得他成为了儒释道三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其影响深远。元至大元年(1308)武宗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这一称号表明了他的高超境界和无上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