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养生须知道教文化如同天然道观一般简约而不失深邃
清明之际,万物复苏,春光乍泄。道教文化中,将此时期比喻为天然道观的清明养生,其意在于简约而不失深邃。如同古语所云:“大道至简”,清明养生亦需回归自然,以顺应地球的节律。
此刻,太阳已渐升至黄经15°,标志着春分后十五日的到来。这一时刻,被称为“清明”,其名源自万物洁净显现、气候和景致皆宜人的特质。在农历记载中,“斗指乙”指向这一季节,即农历四月初五前后的交节日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则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时期万物齐生的情况:“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正是这份气候逐渐转暖之际,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迎来了冰雪消融、草木萌发的盛况。桃李初绽,更显出万象更新之美。
然而,此时也易感冒,如同俗谚所言:“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晴雨多变,对人体健康构成挑战。此间呼吸道传染病尤为流行,因此须注意防寒保暖,并避免接触公共场所,以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对慢性疾病患者来说,这个季节也是需要特别小心的时间。在饮食上应忌食“发物”,如海鱼等容易引起风邪或助火助邪;同时,不宜过度补肝,以免激化肝火。而应当摄取柔肝养肺食品,如荠菜、菠菜、山药等,以及益阴利肝的淡菜。此外,可饮用“明前茶”以提神醒脑,同时保持心情舒畅,不暴饮暴食,以预防高血压及相关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