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精髓养生智慧古籍中的宝藏
01、养生之道在于遵从十三条要旨。这就是:心无杂念,恬淡于世事,内心清洁无染,俗念净除,谨小慎微无过失,寡欲无贪,心柔不逞强,甘作弱者之心,自视不卑不亢,减损太过的言行,知时达务,以顺应四季变化为原则。秉性谦和,以俭朴为贵。
02、心是身体的主人,如同君王在国中;九窍各有其职责,如百官分工。如果心能保持平静,则九窍也能正常运作;如果嗜欲充斥,则目不能见色耳,不闻声响。因此,上违背了自然规律,便会失去生活的本质。
03、行为端直,则不会遭遇祸害,没有祸害便可以安享天年。
04、君子有三戒:年轻时要戒色情;壮年时要戒斗争;老年时要戒贪婪。
05、志闲而少欲,使人安宁,无忧虑的心灵,是快乐与健康的源泉。以此为目标,不求外物,以自得为足,可以使形体长久健全,而精神亦不致散乱。
06、仁爱的人多寿,因为他们对外界没有贪欲,对内心保持清静,与自然和谐相处,从天地间寻找美德修身,这样才能长寿又能够治理自己。
07、当神悦悦福生,当福至匆匆人难禁。当人的心理纯净如水晶,那么任何毒素都无法伤害他,只需用喜悦来延长生命,就可避免疾病和灾难。
08、大智若愚,小慧若狂,大勇若怯,小勇若狂。大智者知道什么是重要什么不是,所以不会被外界的事物所困扰。大勇者虽然胆大,但知道何时退缩,因此不会冒着危险做出鲁莽的事情。
09、新颖奇特的想法常常导致疲惫,因为它需要不断地追求新鲜感。而那些沉稳持重的人,他们的心灵深处有一种超然物议的情操,这样的生活状态才是真正幸福的体现。
10、高兴容易忘记烦恼,但也可能导致疏忽大意。悲伤可能引发忧郁,但也可能激发创造力。不断变化的情绪会让人疲惫,而持续的心灵冲突则会造成身体上的损伤或精神上的折磨。如果我们能找到一种平衡,让自己的情绪既有起伏,又能控制好它们,我们就能更好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挑战,并且保护我们的健康和幸福感。
11、中庸之道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它包含了对名利淡泊,对美好事物持怀疑态度,对虚伪言论持批判眼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逐渐摆脱六种污染因素——名利观念、私慾驱动、小气成性、一味追求刺激、一厢情愿固执己见以及嫉妒竞争——并最终达到一种自由自在地活着的境界。
12.,,.
13.,. ,. ,. ,.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