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高境界就是无为守一存思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吗
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论述道教养生之道。在《道德经》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虚其心,实其腹”,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太平经》则深入探讨了“守一”与“潜心”的重要性,将养神视为一切养生的基础和前提。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指出,要实现长生不死,就必须保持恬愉淡泊的心态,无嗜欲可言,同时须在静寂无为的状态下忘却身外之形。
唐代学者司马承祯撰写的《坐忘论》,提出养神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他提出七个层次:“信教”、“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以及最终达到的是“得道”。这些层次要求我们去除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简化生活,不让欲望起伏,从而使身体清净、精神宁静,最终实现长生。
至于“存思”,它是闭目专注某一对象的一种修炼方法,有助于引导外界能量进入人体。而具体操作包括仪式般的动作,如东向叩齿、咽气等,以达到预知吉凶、增福避灾乃至成仙的地步。“守一”的意义则是在于专注于最高无上的原点,使其常驻身体,为人的精神提供坚固依托。在《太平经圣君秘旨》的解释里,“守一”的力量能够影响世间万物,无所不能。
尽管关于这个被称作“一”的概念存在多种解释,但它们都强调了通过集中精力来实现个人修行和提升生命质量。从脐部到丹田,再到头顶和四肢,这些位置代表着不同层面的生命本源,而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一系列技巧,则需不断地练习和悟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