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章翻译应诏中都觐世宗五代宗师邱处机
邱处机在磻溪、龙门的十三年里,他以苦行和修炼震撼世人,通过诗文结交了众多名士。他在文学和养生学上都有显著的进步,对道德经第一章的翻译也有深入研究。他的儒学造诣深厚,以此为基础精研道教理论。长松岛两次召见金世宗后,他声名大噪,门下日益增加。
金世宗听说他后,在1188年2月召他至中都(今北京),4月初一日,让他主持全真堂并御书篆额。之后,他还于官庵塑像,并主持万春节醮事,金世宗赐予他巾袍和供具。5月1日,金世宗再次召见邱处机,询问延生之理。邱处机回答:“备精全神是修身的要义,恭己无为是治天下的根本。”同时,他提出了保持积累而不放弃成就的观点。
7月10日,再次被召见时,邱处机阐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并演绎了道德之源所蕴含的哲学深度,使得金世宗对其印象极为favorable。在那之后的一天内,即便面对赐给他的桃子,只吃了一枚,并创作了一首《瑶台第一层》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宝运龙飞,当四海群仙降迹...”
随着中秋节临近,不久后又收到旨意要求他重返终南山,并赠送十万钱币,但邱处机坚决辞退。这一年二月,在归途中的关陕地区得到消息称金世宗驾崩了,全体士庶官僚均佩服地穿上了素服。他回忆起去年在中都长松岛与金 世 宗相遇的情景,这些回忆让他感到悲伤难过,因此写下挽歌:
“哀诏从天降,
悲风到陕来。
黄河卷霜雪,
白日翳尘埃。”
这段经历让他意识到了生命短暂且不可预测。他也想起自己曾与皇帝共享桃子的场景,以及那些厚情款款却无法挽回逝去的人生的痛苦。这使得他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生活,无论是在公山还是艾山,都渴望回到故乡栖霞滨都里村,那里的生活既安逸又安全,没有住食上的忧虑,也没有性命上的危险。
最终,在1191年离开龙门,一路东归故乡栖霞滨都里村,这是一个充满宁静与希望的地方,是一个能避开外界纷扰、专心致志修炼的地方,也是那个能够让人们找到真正平静的心灵港湾的地方。在这里,没有外界干扰,可以自由地思考、学习和实践自己的信仰,从而实现个人的精神追求。而这一切,最终促成了全真教活动受到限制的情况,使得他的家园成为唯一可以寻找安宁与智慧的地方。此刻,他正坐在故乡的小屋内,用手指轻轻触摸窗户边缘,看着窗外那片熟悉的地平线,而心里充满了对过去岁月美好的怀念,同时也期待着未来的每一步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