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悟在天成守一存思道教文化之天然道观
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深研《道德经》中的养神之道。其中,“虚其心,实其腹”、“致虚极,守静笃”,乃至“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揭示了养神的关键在于内敛与静默。《太平经》则更为详尽地阐述了“守一”与“潜心”的重要性,将养神视为一切养生的基础和前提。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提出,要达到长生不死,就必须保持恬愉淡泊的心态,并将嗜欲彻底涤除。他强调要达到的境界是“静寂无为”,忘却身外之形骸。这一理念在唐代,被司马承祯进一步发挥,他撰写了《坐忘论》,认为养神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他的方法分为七个层次:信教、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和得道。
从简单的事物中解脱出来,不再被外界纷扰所困扰,这是到达真观的第一步。而泰定的境界,则是在有意识地接纳外界,同时又不受其影响。在这一系列修炼之后,最终达到得道的境界,即能够超越世俗烦恼,与万物融合而不受影响。
存思(或称存想)是一种闭目集中精神的修炼,它旨在使游离于身体之外的心灵返回并安置。根据道教传统,这种修炼还可以帮助吸引五行诸神进入人体。此法有着严格的仪式程序,如《存思三洞法》,要求者通过三次闭眼冥想来连接天地间三大真谛,并感应它们赋予的人间力量。
守一则意味着专注于最高无上的本质或气,使之成为自己的生命核心,以此防止精神失去根基。“守一”的实践涉及对自身最纯净部分——即头顶上端、“七正”(指眼睛)、脐部、中枢器官心脏以及四肢末端的手足中心——进行集中思考。在不同的理解下,“一”可以代表不同的概念,但它都是关于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存在状态。
总结来说,无论是通过关闭我们的感觉系统来回归内在世界,或是通过专注于生命核心以获得永恒,我们都寻求一种超越现实痛苦与有限性的方式。这种追求源自人类对完美和永恒生活形式的一种本能渴望,也许有一天我们能够真正了解什么叫悟,在天成这样绝妙的地方停留下来。但直到那时,我们只能继续探索这条道路,为自己铺设通往那片未知领域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