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摆塔文化六种人勿入天然道观探秘古老道教艺术
福州的“摆塔文化”:探索中秋习俗的深层含义与历史渊源
在福州,中秋节是一种独特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其核心是“摆塔”。据说,这一习俗始于明嘉靖年间,当时戚继光凯旋归来,百姓以此作为欢迎之礼。随着时间的推移,“摆塔”不仅成为了一种对祖先和英雄们敬意的一种表达,也成为了一个庆祝节日、增添家园温馨氛围的传统。
裴仙宫——福州摆塔文化的守护者
位于福州市的是裴仙宫,这座古老道观建于宋代治平年间,它承载了数百年的历史与文化。在明清时期,裴仙宫就开始举办中秋摆塔活动,而今,在改革开放后的新时代下,该活动得到了更为全面的恢复和发展。陈锦丰道长带领管委会团队,不仅坚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还将这项独特的民俗活动延续至今。
每当中秋佳节临近,裴仙宫便会组织一系列特色活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精心布置的大型摆台。这些建设物体由陈旧桌椅组成,每张桌子都排列得井然有序,从高到低依次递减,以确保整个布局既美观又协调。此外,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各式玩具,如泥娃娃、瓷塑小动物以及各种模型,其中最显眼的是那些精致的小巧刀枪矛戟等,用以装饰大型铁皮或木板制成的地面立柱或宝塔。
在这一切之上,是几盆生机勃勃的小盆景。在阴历七月底,将细沙灌入小盆子,再铺上稻谷,让其自然发芽到中秋前夕,便能长出几寸高的小秧苗。这不仅增加了整体视觉效果,更具有寓意五谷丰登之意。
过去,“摆塔”象征着多福多旺,现在除了纪念戚家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此外还包含着步步高升的心愿。而在疫情期间,裴仙宫还特别举办了一场向医护人员致敬的特别展览,一时间,“老道观”的气息与现代社会融合,为人们提供了一段温暖人心的情感寄托。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历史意义还是现代实践看,都可以看到“摆塔”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过去的一个回顾,更是一个连接现在与未来的桥梁,同时也是对未来希望的一份美好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