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兴唐王法主道家传承人物在社会的光辉影响力
王法主:道家传承人物在社会的光辉影响力
王法主,名远知(公元509年—635年),字广德,琅琊人(今山东临沂),师从陶弘景祖师,上清茅山宗第十代宗师,谥曰升真先生。后改升玄先生,时人尊称其为“王法主”。王远知作为早期上清茅山宗的宗师,在道教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其生平历经梁、陈、隋、唐四朝,而始终游离于出世入世之间,与四朝朝廷均保持着非常好的互动关系,为上清宗在唐宋数百年的鼎盛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远知出身于六朝名门世家琅琊王氏,其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过高级官职。据《王远知碑》记载,他母亲丁氏梦见灵凤集其身,因而有娠,这颇为灵异。当时的僧人宝志曾跟他的父亲说:“生子当为神仙之宗伯也。” 王远知少年聪敏,博综群书。年十五,就前往茅山师事于山中宰相贞白先生陶弘景,得授三洞经法。
陈朝太建十四年(公元582),陈宣帝闻到他大名,便召请他入重阳殿讲道,大为赞叹。 隋开国后,他与隋炀帝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一次会面中,他以一己之力,让隋炀帝惊惧不已。而后来,当李渊即位建立唐朝时,他就秘密送符命给他,以此预示李唐将得天命,为唐朝建立后道教地位提升打下了基础。
在李世民夺取皇位之前,与房玄龄微服拜谒他。他迎谓曰:“此中有圣人,得非秦王乎?” 李世民因以实告。 远知曰:“方作太平天子,愿自惜也。” 得到了老神仙的金口首肯,对李世民信心大增,使他敢于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帝位,与他大有关联。
故而太宗登基后,将视其为功臣,但他坚辞不受,并请求归隐。他被迫降玺书赐予观察使身份,并许诺置观,用表宿心。但最终还是被迫回京接受封赏。大约在这段时间里,他羽化飞升,最终享年一百二十六岁。
之后,不断受到追封和加号,最终于天宝年间,被认为是真正的大智者,为道教留下了一段传奇故事。可以说,无论是在历史上的地位还是对未来的影响力,都让我们对这个时代的人物怀有一种敬仰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