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西升经道德经全文及译文81章
《老子西升经》,作者和成书年代不详。据南宋赵希弁《昭德先生读书后志》记述,该经系函谷关令尹喜据老子所述而成。尹喜字公度,周天水人。康王时为大夫,他仰观天象,知有圣人将西度,乃乞为函谷关令。果然在函谷关遇老子,迎为师,求至道,老子授以道德经五千言而去,尹喜后成道。
由于该经首称“老君西升,开道竺乾”,明显具有老子化胡的崇道抑佛思想;且引用“三业”“六根”等佛教用语,成书当在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之后。而东晋葛洪的《神仙传》中提及此经,可知为汉末魏晋间道士所作。
《道藏》第三百四十六、三百四十七册收有宋徽宗御注《西升经》三卷共三十九章及陈景元所辑《西升经集注》六卷亦三十九章两本文字不尽相同。
该书以四言、五言或字数不等的句式阐明老子的清静无为主张。首先对“道”进行阐释。谓“自然者,为根本也”,虚无生自然,一生万物,“万物皆始于虚,无,以一名之”。自然与一都是虚空无物之意,而万物皆始于虚,无即是真理之本,是从虚无中脱胎而出的,它孕育生灵繁衍万物支撑宇宙人间却又是虚无恍惚,看不见摸不着,只是一种无色味、虚空寂静幽灵般的东西。
《西升經》的宇宙起源说与老子《道德經》的说法相符:“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老子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着的,有形的,但他眼里的世界也是从没有到有的过程,所以他说:“天下事生於有。”
论形与神关系,《西升經》认为形神互相生成称:“神出形,在于造;形成,在于养。” 形不能自存,不能得神;神不能自存,不能得形。这意味着两个都需要对方来存在,也就是说它们相辅相成,而把“神出形”放在首位,这说明了生命力(精神)的重要性,因为它使生命活跃起来,并维持其存在。如果我们追求的是外界的事实,那么这些事实最终会毁灭,因为它们是有限制定的。但如果我们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那么就可以达到永恒不变的地步。“抱元守一过度 神仙”,这意味着通过保持一种纯净的心态,我们可以实现长生的目标,因为只有内心的一份平静才能够抵抗时间带来的改变。
关于治国,《西升經》强调的人民作为国家基础这一点认为统治者贪图珍宝会引起变乱疲役人民必致国亡主张“无为,无事国实民富”。这种方法仍然基于人的欲望,即使他们修行到了最高境界也不应忘记这一点——去除欲望——因为这是通往真正自由和幸福道路上的关键一步。在这个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一种政治哲学,与儒家和孔子的仁政思想不同,它更侧重个人修养和内心宁静,而不是外部权力或行动手段来解决问题。
北宋陈景元评价了 《 西 升 经》,认为它讲究致隐守柔返原自然,其微言奥结果出入五千文之间实际上,《 西 升 经 》所阐发的大 “ 道 ” 精 神 与 老 子 《 道 德 经 》 相 差 无 几 可 视 为 其 的 一 积 发 挥 既 是 宗 教 文 化 的 产 物 也 是 古 代 人 对 生 命 意 义 的 深 刻 讨 论 和 反 思。在历史发展中,这部作品曾被视作挑战佛教信仰,因此在 元世祖时期,被列入禁书之一。此外,由于其深邃含蓄的情感表达,以及对人类本质探讨,它对于理解古代中国文化,对现代社会也有极大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