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西升经无为而治在自然之道
老子西升经:自然无为之道在宇宙之中
《老子西升经》,其作者和成书年代久远,今人难以考证。据南宋赵希弁的记载,此经乃由函谷关令尹喜依据老子的教导所编纂。尹喜字公度,出身于周天水,以大夫之职位著称。他仰观天象,预知有圣人将要西行,因此请求被任命为函谷关令。此时,在函谷关,他遇见了老子,并请教至道。在此过程中,老子赐予他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后离去。尹喜继而悟到至道。
该经首段提及“老君西升”,展现了崇尚道家的思想,同时也反映出对佛教传入与中国文化融合的态度。东晋葛洪在其著作《神仙传》中提及此经,这表明它最早产生于汉末魏晋时期。而《道藏》中的宋徽宗御注《西升经》和陈景元辑本则显示了该典籍在不同朝代的流传与发展。
这部作品采用四言、五言或是句号不等的句式来阐述“无为”的哲学理念,其核心内容围绕“自然”、“虚无”、“一”等概念展开。在探讨宇宙起源时,《西升经》的观点与老子的说法相符,即万物皆始于虚无,而这个虚无正是大 道的根本。
关于形与神关系,《西升经》认为形神互生互成,但更强调神生的重要性。人作为肉身,是一种虚空的一种实体,只有注重这一层面才能达成修心养性的境界,从而达到永恒不灭的地步。
同时,该文还论述了治国术,其中主张“民富国安”,并且提出统治者应避免贪婪珍宝,以免引发变乱,最终导致国家衰败。这一切都基于一个基本原则:“无为”。北宋陈景元评价该书,将其视作致虚守柔、返自然的大智慧,它所蕴含的大智慧超越五千字之间。
然而,由于该书中的某些观点与佛教相近,不同朝代对于这部典籍的情感持有不同的态度。在元世祖时代,该书因涉及到太上洞天思想,被列入禁书名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