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西升经探索道德经在自然中的精髓
导读:
《老子西升经》,作者和成书年代不详。据南宋赵希弁《昭德先生读书后志》记述,该经系函谷关令尹喜据老子所述而成。尹喜字公度,周天水人。康王时为大夫,他仰观天象,知有圣人将西度,乃乞为函谷关令。果然在函谷关遇老子,迎为师,求至道,老子授以道德经五千言而去,尹喜后成道。
由于该经首称“老君西升,开道竺乾”,明显具有老子化胡的崇道抑佛思想;且引用“三业”“六根”等佛教用语,成书当在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之后。而东晋葛洪的《神仙传》中提及此经,可知为汉末魏晋间道士所作。
《道藏》第三百四十六、三百四十七册收有宋徽宗御注《西升经》三卷共三十九章及陈景元所辑《西升經集注》六卷亦三十九章两本文字不尽相同。
该书以四言、五言或字数不等的句式阐明了清静无为的主张。首先对“道”进行阐释。谓“自然者,是非根本也”,“虚无生自然,而自然生我,我生万物”。万物皆始于“虚无”,而且这正是那一份空寂,无形、无色、无味、一贯全体的一切一切之源头——即使它看起来像是一种抽象与虚幻,但这恰恰是宇宙间最真实最深邃的存在状态。在这个意义上,“我”的生命与所有生命都同样依赖于这种空灵无形之境界,即便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隐约地渴望着回到那片初生的宁静与自由。
这一点也反映在其宇宙起源说中,与老子的著名论断相呼应:“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认为世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仅如此,这个事实本身也是一个永恒不断变化却又保持稳定的系统,因此可以说这是一个既宏伟又微妙到极点的大舞台。
关于形与神的关系,《西升經》的论述认为它们互相生成,又互相完善,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宇宙秩序。这意味着任何一个部分都不可能独立存在,而必须通过其他部分来定义自己。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作为肉身,也就是一种具体化的地球元素,被视作一种普遍现象的一部分,因为它总是在寻找平衡并融入更广泛的人类社会网络中,从而实现自己的完整性和价值。而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并允许自己成为整体的一部分,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就能找到真正意义上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而不是被外部世界压迫得喘不过气来。
然而,在治国术方面,《西升經》的核心思想则是强调国家应该建立在民众基础之上,同时指出统治者的贪婪会导致变乱,并疲惫人民,最终导致国家灭亡。但他们主张的是一种轻松自如的心态,一种超越欲望驱动力的政治理念,即"没有行动,没有事情,一国兴旺一民富"(No action, no things; a prosperous state and rich people)。这里面隐藏着对人的基本需求以及对于权力运用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追求金钱财宝但忽视人民福祉的人统治者的警告,以防止他们走向失败。
北宋时期学者陈景元曾评价过这部作品,他认为它讲究致虚守柔返原自然,其微言奥结果出入五千文之间实际上,它所表达的大量精神内容,与太古先贤之一 老子的著作— 《 道德 经 》相差不多,可以看做是其进一步发挥的一个版本。此文虽然简短,却蕴含了大量哲学智慧,对理解如何从混沌中找到秩序,以及如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简单直接提供了一些启示。在这个背景下,《 西 升 經 》 不 仅 是 一 部 文 学 工 作 的 一 部 分,也 是 对 人 类 生 活 和 理 想 的 深 刻 探 讨 和 反 思。如果要彻底理解这些概念,就需要去思考怎样才能摆脱复杂性,让生活变得简单纯粹,更接近那个最初的原始状态,使得人们能从繁忙琐碎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真正的心灵安宁和谦卑,这才是修身养性的关键所在。一句话来说,就是要把握住生活中的质朴,用心去感受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呼唤,每一次回忆,把握住时间流逝带来的珍贵瞬间,让生命充满意义,将浮躁放下,用内心的声音响起,为自己设立新的目标,为别人创造价值,为社会贡献力量,然后再次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里,看看你的脚步是否坚定,你的心是否平静。你已经开始领悟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