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西升经道德经全文拼音在自然之境
导读
《老子西升经》,作者和成书年代不详。据南宋赵希弁《昭德先生读书后志》记述,该经系函谷关令尹喜据老子所述而成。尹喜字公度,周天水人。康王时为大夫,他仰观天象,知有圣人将西度,乃乞为函谷关令。果然在函谷关遇老子,迎为师,求至道,老子授以道德经五千言而去,尹喜后成道。
由于该经首称“老君西升,开道竺乾”,明显具有老子化胡的崇道抑佛思想;且引用“三业”“六根”等佛教用语,成书当在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之后。而东晋葛洪的《神仙传》中提及此经,可知为汉末魏晋间道士所作。《道藏》第三百四十六、三百四十七册收有宋徽宗御注《西升经》三卷,全文共三十九章及陈景元所辑《西升經集注》六卷,全文亦三十九章,但两本文字不尽相同。
该书以四言、五言或字数不等的句式,以清静无为的主张阐释了对“道”的理解。在原著中,“自然者,是非根本也”,“虚无生自然”,并进一步解释万物皆始于虚无,而虚无又是得从其中脱胎而出的宇宙之源,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根本。在修身方面,它强调除去尘世杂念与欲望,只能达到真正的内心宁静与真实自我。
在治国方面,《西升經》的主张仍旧围绕着让民富、国安,这些都是基于对人的本性和社会秩序深刻洞察,以及对政治理想的一种追求。此外,《西升經》的内容还涉及到形与神之间关系,将形神相互依存,并提出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如抱元守一,即使生命来临,也能保持平常心,从而达到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
北宋陈景元评价此书,为其致虚、守柔、返于自然之精神所赞赏。这部作品被视作是古代哲学宝库中的瑰宝,对后世影响巨大,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邃,更是人类智慧探索宇宙奥秘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