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一先生道家学者在自然之中行走的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是唐代著名的道家学者。他出生于洛州温县(今河南温县),是晋彭城王司马权之后。他的祖父司马晟曾任隋朝亲侍大都督,而父亲司马仁最则在唐代担任朝散大夫和襄、滑二州长史。
在少年时期,司马承祯展现出了强烈的好学心态,并且不羡慕做官的生活。在二十一岁时,他开始学习道教,从师潘师正,在中岳嵩山修行。潘师正器重他,对他说:“我自陶隐居传上清之法,到你这一代己经是了。”接着,又授予他《金根上经》、《三洞秘箓》、《许真人行事》等重要文献。
后来,司马承祯遍游天下名山,最终选择了天台山玉霄峰作为他的修炼地,他自号为天台白云子。在这里,他遵循老师的指示进行修炼,不久便声名鹊起。
当周圣历年间(公元698——700年),则天皇帝听闻他的修仙大名,便召他入京,并亲自降手诏赞美他。当司马承祯准备离开洛阳时,则天皇帝又特下诏麟台监李峤,在洛阳桥东设宴饯行。此外,当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问及阴阳术数之事时, 司마承祯以“无为”论治国,与睿宗深谈。
随着时间的推移,司马承祯与许多文人墨客结交,其中包括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造然和王维等人,他们共同参与了“仙宗十友”的活动。这段历史被称作“仙宗十友”。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玄宗再次遣使迎接司马承祯入东京洛阳,并亲受其法箓。玄宗对延续世家的问题询问,有意向前辈寻求智慧。但关于此事,只有玄宗自己知道,因为它属于内室之秘,不得外泄。而玄宗在治理国家期间享寿七十多岁,有人认为是得到了从神仙界获得的一种力量帮助。
总而言之,通过对自然环境中的修炼和内丹说,以及对无为哲学的深刻理解与实践,使得唐代道教转变成一种更加注重个人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的修炼方式,这种思想对于宋明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