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儿女的慈母文化
作者:朱彦 信息来源:酉阳报网络版 土家族人对母亲有多种称谓,有称“妈妈”的,有称“妈”的,有称“伯娘”的,有称“没(只借读音)子”的,有称“母”的。在一个民族里,同样是生儿育女的母亲,却有多种称谓,这实属一种民族文化习俗奇观。 有的土家族人称母亲为“妈妈”,我们并不认为这是怪现象,因为我们几乎都能顺口叫上几声“妈妈”,能体会出叫“妈妈”的滋味来。汉字“妈妈”是名副其实的舶来品,英文中的“mother”与汉字“妈妈”在音韵上有相通之处。就世界而言,大多数人都把母亲称为“妈妈”或者“mother”。所以,这部分土家族人称母亲为“妈妈”,不是在炫耀什么民族特色。 有的土家族人称母亲为“妈”,这个称谓有点难以理解。为什么只叫“妈”而不叫“妈妈”,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人的生理结构决定了人最容易发“妈(ma)”音,正常情况下,小孩子最先叫的亲人是“妈”(母亲);二是叫“妈妈”,声音显得有些直气和别扭,而不如叫“妈”的音质和软亲切。但是在土家族的某些地方,人们叫“妈”,则有两个人可以应声,那就是妈妈和奶奶,因为这些地方的口语中的“妈”,除了指母亲外,还可以指奶奶。在重庆市酉阳县、彭水县、黔江区三县(区)交界地区的土家族人们叫“妈”,即在叫奶奶。 有的土家族人称母亲为“伯娘”。“伯”,有“排行第一,老大之意”。“娘”,有“母亲”之意。“伯娘”,就有强调 “亲身母”“母亲的地位极高”之意味。这部分土家族人的母亲为什么用“伯娘”代称呢?因为在这些土家族居民区,人们信仰佛教,佛家认为在子女生辰八字过大的情况下,母亲的地位(这些人认为称谓体现地位,地位可以救八字)不够突出是话,间的许多事情都会因为生辰八字的大小矛盾而节外生枝,这从另一侧面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关爱和体贴,她们始终希望子女成龙成凤。 有的土家族人称母亲为“没(只借读音)子”。“没”字在土家族原始语言中有两个含义,一是雌性哺乳动物的乳房(包括母亲的乳房),二是雌性哺乳动物的乳汁(包括母亲的乳汁)。所以,“没”与母亲的联系较明显,“没子”是慈母的代名词,可以把母亲称为“没子”。这里为什么只借“没”的读音呢?是因为,土家族人最忌讳“没”“无”之类的字,他们宁可没钱没粮,也不愿没有子女。 有的土家族人称母亲为“母”,这应该是对母亲的最“原始”的称谓。“母”是母亲或雌性。又养育。《说文解字》:“母,牧也。”仅指哺养义。甲骨文里的“母”字形是在(女)字胸前加两点,表示乳房,以此指母乳育儿女。事实上,称母亲为“母”的土家族人主要分布在乡村地区,越偏远落后的地区“母”的意味越原始正派,如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部地区,远离城镇,经济落后,不少人都叫母亲为“母”,“母”之称谓特别原始。 土家族对母亲的几种称谓中,最原始的应该是“母”,它最具民族色彩。所以,土家族人民的母亲称谓,如同土家苗寨一样,别具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