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观静谧天然藏秘修行诗句戒法不妄传
在1989年的一次特殊时刻,北京白云观见证了全真派历史上的第一次传戒合影,这幅图片由宋士洪道长提供。对于戒律的理解和遵守,是修行者追求真实自我、维护道德规范的基石。天真皇人曾言:“既称道士,非道士之模范不行;凡言真人,非真人之规不习。”一旦踏入戒坛,承诺以诚相待、严于律己,这是对五祖和七真的尊敬与效仿。
从严格意义上讲,全真派的传戒活动并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仪式,而是深具教育意义的一种教务活动,它体现了严肃的宗教纪律和重视制度建设的精神态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尽管全真派独树一帜,但其传戒活动并不是起源于此。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正一道教等先驱在进行类似的传戒活动,其相关经典至今仍存留着。
例如,在敦煌文书中,有一份唐代女道士王景仙接受十戒十四持身品牒(十戒经盟文)的记录。这份盟文反映了唐代受戒者的修为状态,也揭示了当时受十戒经学佛法的人们追求超脱尘世、达成神仙境界的心愿。
有人主张佛教影响了道教的传授仪式,但这种观点站立不稳。首先,印度古老时代佛陀并未直接参与过任何形式的“传授”仪式,他主要通过宣讲经典来教授信徒。而且,由于中国佛教关于“传授”礼仪的大量记载多出现在宋代之后,这显然要晚于早已存在数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道教 的所谓“受十九条心法”的习俗远远超过后来的规定。此外,全真派对于转发禁令极为谨慎,他们不会轻易地向任何个人或团体开放他们珍贵而复杂的心法秘籍,即使是在没有合适接班人的情况下也不例外。
根据《玄都律坛内庭要秘》,接受某位大师门下的弟子必须满足以下十项条件:
善良而积极,不断追求高尚行为。
近乎智慧,无需多想就能做出正确决定。
聪明机智,可以辨别事物之间真正本质。
谨慎小心,不轻易开口或行动。
柔软无害,从不犯错或犯罪。
能够胜过自己的老师,没有骄傲自满的情绪。
尊敬老师,与他们一样勤奋工作,如同贫穷却拥有宝贵财富般感激涕零。
对老师表示感恩,并且乐意为他们辛勤工作,不辞劳苦地侍奉他们。
对前任师父怀有报答之情,对其尽力回报这一善举。
敬畏并请求受到某位大师门下的指导,一直努力学习,不懈地寻找答案,无论昼夜,都绝不会放弃探索。
方丈大师在将这些禁令赐予弟子之前会考虑以下几个标准:如果对方的心灵还未达到一定程度,或是不诚恳,或没有坚定的决心,或是缺乏坚强骨气,或是五逆恶念缠绵,或患病不能专注修炼,那么他都会拒绝这位弟子的请求。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他甚至会选择将这些禁令隐藏起来,只有到了未来某个特定时间才会重新出现,将它们带给世界。但即便如此,这些禁令也始终被看作是一种象征性的手段,用以表达对更高境界生活方式的渴望和追求。
总结来说,作为一种文化实践,道家的传授禁止往昔及今日今日皆有一致之处。它源自太上清净天帝降下命令,以建立起一个独特而又持续不断的信仰体系。从最初简单粗糙到逐渐完善演变,最终形成如今我们所见到的完整系统。一切始终围绕着如何保持纯净无瑕,以及如何避免贪婪欲望与尘世纷扰,让自己能够实现成为圣者或者神仙这样的理想目标展开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思想体系如何发展进化,同时也能发现它对现代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人们如何通过它来解答自身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