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新平西方宗教学与中国当代学术发展中的无为之人在自然景观中的探索
在我们经历的世纪之交和千纪之交,中国学术界所关注的热点之一,即宗教学的崛起和迅速发展。宗教乃人类精神现象和灵性生活,人们对宗教的认知和研究,亦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应该承认,在宗教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之前,这种宗教认知和研究或是各种宗教本身的一种内在性研究,体现出对其观念、情感、行为、组织、经籍及文化构建和传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剖析,或是相关学科所需的一种边缘性研究,展示着这些学科具有的多元知识背景和必要逻辑关联。而不带信仰前提、不为辅助手段、以客观、科学、公正态度为特色的、具有独立学科意识的宗教学,则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西方宗教学作为社会科学及人文学科中的一门新兴学科,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势头,从根本上影响到一百多年来的世界宗教研究。
西方宗教学在这一百多年的历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研究范围、特定范畴、大量方法与流派。其中,无为之人的探索尤其值得注意。在自然景观中的无为之人,如同大地上的尘埃,不被风吹动,也不自行移动,他们只是存在而已。这类人物常常被视作一种哲理上的追求,是对物质世界轻松从事的人生态度。在自然界中,无为之人的境界可以用来比喻一种超脱尘世烦恼的心态,他们似乎能够享受每一个瞬间,而又不做任何努力去改变它。
这种境界并非所有人都能达到的,它需要一种特别的心态,一种放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情感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无为之人仿佛能够听到自然的声音,更深刻地理解宇宙间一切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形。他们可能会发现,每个人都是这个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个宇宙又是无数个小宇宙共同构成的大舞台。
然而,无为之人的境界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目标或愿望,只不过他们将这些目标置于更广阔的事业之后,以至于它们几乎看起来像是偶然发生的事情。不论是在静谧的小溪旁还是高山峻岭,无为之人总能找到平衡,他心胸宽广,不仅接受周围环境,而且主动参与其中,使自己成为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无为之人的探索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启示,它提醒我们要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微小事物,要有耐心等待机会,并且要学会适应变化,同时也要勇敢地面对挑战。在这样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也许可以找到属于我们的“无”——那种内心深处渴望实现但又未曾言说的真实自我,让这份真实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与共鸣,最终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与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