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无为才能无所不为在社会的应用
世人皆知,守备要有摄缄滕、固肩镭之法,以防止小贼的入侵。然而,当面对巨盗时,这些措施往往显得无效。巨盗们会负担着财宝,轻易地揭开箱子和袋子,而我们所谓的“知”又如何呢?难道不是为大盗积累资本?
尝试深入思考,我们发现世俗之人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而真正理解大道的人则不以此作为基础。大盗虽然被视为罪犯,但他们的行为往往是对社会现状的一种反映。
古代齐国曾经强盛到连鸡犬的声音都能相互闻见,其境域广阔达二千余里。这正是因为其政治稳定和人民富裕。然而,即便如此,大臣田成子仍然能够篡夺君位并窃取国家,这说明即使在圣智之下,也存在着背叛和腐败。
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所谓的“至知”与“至圣”,以及他们是否真的能阻止大盗或成为守护者?答案似乎并不简单,因为即使有圣人的智慧,也不足以完全防范所有可能的威胁。
历史上,有四个名叫龙逢、比干、苌弘和子胥的人,他们因忠诚而被杀害,却不能免于灭亡。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暴政,他们恃己之势而肆行毒害。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拥有忠诚的心也难逃厄运。
有人问厂:“盗亦有道乎?”卫回答说:“何适而无有道邪。”这意味着,无论去哪里,都有一定的规则可遵循。但是,如果没有勇气、义气、智慧及仁爱这些品质,就无法成为一个成功的大盗。
因此,善良的人若缺乏这些品质,便无法立足行道;同样,对于那些不善良的人来说,没有这些品质更是不足为惧。而天下的善良人少,恶劣者多,则天下受益较少遭受损害较多。这就是为什么说圣人的利益有限,但其伤害却更多。
最后,当人们拮抗圣人,将注意力转向平凡生活中的朴素需求,不再追求奢靡废费,那么天下就可以太平了。不需要严格的刑罚,只需让人们内心自觉,就能达到这个目标。所以说,在绝后的时代,最好的办法就是去除欲望,让人们回归自然,从而避免一切混乱。此乃古人常言:闲邪存诚,不在善察;息淫去华,不在严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