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修行揭秘律坛外的道教秘籍之旅 - 天然道观
在1989年,北京白云观举行了全真派第一次的传戒合影仪式,这一场景由宋士洪道长提供。戒律是禁止之义,是修行之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到,戒者不仅仅是遵守规则,更是一种修行的态度。天真皇人曾说:“既称道士,非道士之模范不行;凡言真人,非真人之规不习。”这意味着只有达到一定标准的人才有资格成为真正的道士。
当一个人进入戒坛,他必须秉持诚实和谦逊的心态,并且要保持安静与威严的仪态。他需要远离五祖和七真的俗世生活,而是要追求一种高尚和超脱的精神境界,以此来立足于全真派这一高尚榜样的教导。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全真派的传戒活动并不只是法事活动,它更是一种严肃而重要的教务活动。这体现了整个道教界对于教规和规范的一致性,以及对于重建教制、培养良好风气的一贯追求。
然而,有些人可能会误以为道教中的传戒活动源自佛教,但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早期印度佛教并没有记录下类似的传戒活动,其主要是在讲经辩论中提出了某些基本原则。而中国佛教关于传授戒律的手续,则是在唐宋时期之后才逐渐形成,这比道 教早期就有的相关制度要晚得多。
全真派对传授戒律非常认真,他们只在找到合适的人选时才会轻易地进行这样的行动。这一点可以从《玄都律坛内庭要秘》中得到验证,其中详细列出了十个应该具备的人品条件才能获得受戒:
喜欢学习胜过他人的善法,如同水流一样自然。
乐于结交贤明之友,无疑问地跟随他们。
聪明智慧,可以分辨真是假。
谨慎小心,不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
柔软温和,没有过错或恶行为。
能够超越自己的师傅,没有骄傲自满的情绪。
尊敬师父,对待教育如同贫穷人家珍贵宝藏般珍视。
对于师长尽力奉献,不怕辛苦劳动。
对先前所遇到的老师怀有感激之情报以回报。
热切请求受戒,从不停止努力,这就是十相。
除了这些要求外,当方丈大律师决定接受一个学员作为其继承者时,还会根据以下条件进行选择:
如果他的心灵未达到了正确状态,就不会被接受为徒弟;
如果他不是出于诚恳的心去寻求,那么也不会被接受;
如果他缺乏坚定的意志,就不能成为门下的弟子;
五逆罪犯绝无例外,也不会被接纳;
即便是生病,也无法继续前进,所以也不适合接受受戒。
如果找不到符合条件的人,即使将石匣放在名山福地、海岛龙宫里等待天命流转,也能自然而然出现符合条件的人物来继承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