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修道怎么入门揭秘全真律坛外人不知的秘戒法
在1989年,北京白云观举行了全真派第一次的传戒合影,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被宋士洪道长所记录。戒律是修行之要,是归真之途。天真皇人曾言:“既称道士,非道士之模范不行;凡言真人,非真人之规不习。”当一位修者进入戒坛,他们必须秉持诚意接受戒律,注重仪式的庄严与威严,以远离五祖和七真的俗世纷扰,为后来的徒弟树立榜样。
从严格意义上讲,全真派的传戒活动并不仅仅是一次法事,而是一个严谨教务活动,它体现了对教规的尊重和对传统的继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严肃而庄重的情景,一种致力于建立纯粹、正统道教风貌和规范的行为准则。
然而,有些人可能会质疑:为什么说道教并没有从佛教学习传戒这一做法?实际上,这样的看法是不准确的。早期印度佛教并未有过类似的传授戒律的情况,因为印度佛教学者们更倾向于通过讲经辩论来传播其思想。而中国佛教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则主要出现在唐宋以后,这显然晚于道教早期就有的传授戒律活动。
全真派对于这项工作极为认真,不轻易将其授予任何人。这一点可以从《玄都律坛内庭要秘》中得到证实,其中提到受戒的人应该具备十种品质:求胜如流、贤智无疑、识别善恶等。此外,还有一系列标准用以评估一个人的资格,如心行端正、忠诚守信、敬师爱长等。如果一个人不能满足这些条件,那么他就无法获得这样的权利。
同样地,当方丈大律师决定授予某个徒子学艺时,他也会根据一定条件进行选择。他不会与那些不恭顺或缺乏诚意的人共享他的知识,更不会与那些具有逆性或疾病的人一起工作。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他甚至会将石匣藏匿在名山福地或者海岛龙宫里,让时间自然淘汰,而不是主动去寻找。
自太上开始降赐科仪至今,这套制度已经成为道教的一部分,也是它悠久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最初阶段,道家的禁令相对简单,其目的主要是禁止贪欲和保持清静状态。《老君想尔戒》被认为是最早的一部正式道家禁令,是所有其他后来的禁令基础上的发展。而魏晋南北朝时期,上清派、新天师派等各自制定了不同的禁令,如“三皈”、“五戒”、“八戒”以及“十诫”。
随着北宋时期全真的兴起,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更加完善系统化的手续,即所谓“传咒”的制度。这一制度旨在保留古老但精华集中且高效可靠的心灵修炼方法,并通过口口相傳方式维护其纯净性,不让邪恶势力侵蚀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