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修道怎么入门揭秘全真律坛外人不知的戒法不妄传探索天然道观的道教文化深度
在1989年,北京白云观举行了全真派第一次的传戒合影,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被宋士洪道长所记录。戒律,是修行之基础,是对内心的严格要求。天真皇人曾言:“既称道士,非道士之模范不行;凡言真人,非真人之规不习。”当一位修行者踏入戒坛,他们必须秉持诚意接受戒律,努力保持安静和威严的仪态,以远离五祖和七真的凡俗生活,为自己树立一个高尚的榜样。
全真派对于传授戒律并非简单地视为法事活动,而是一种严肃的教务活动,它体现了重建教制、维护道纪的重要性。在此之前,正一道教就已经有了传授戒律的情况,这一点可以通过敦煌文书中的《唐景云二年道士王景仙受十戒经盟文》等古籍来证明。在这份唐代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女道士王景仙如何在张泰法师门下受十戒,并发誓要修行供养,以达到超脱三界、位极上清的地步。
有人认为佛教对中国宗教界提出了影响,使得后来的中国宗教包括道教也模仿佛家的制度进行传授。但这种说法并不成立。首先,从印度佛教早期没有记载到“传授”这一概念,可以看出两者的确切不同。而其次,在中国佛教学术上的“传授”制度是在唐宋以后才逐渐形成,与早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有的完整而系统化的 道教传授体系相比,要晚得多。
全真派对于这一过程尤为慎重,不轻易将其秘密与技艺揭露给外人。在《玄都律坛内庭要秘》中详细阐述了受戒者的十大品质:好求胜法、好近贤智等,每个品质都体现了一名合格接班人的必要条件。此外,对于方丈大律师在选择接班人的标准,也有着非常严格的一套:心行不中者,不与之;不尽诚者,不与之;无骨相者,不与之……只有那些完全符合这些条件的人才能获得最终的心灵成就。
整个过程源自太上老君降下的科仪,一直流转至今,即成为我们今天所知的大乘正统之一。这段历史表明,无论是简约还是复杂,都反映出一种时间悠久且深邃的智慧——守住清静,与贪欲作斗争,以及追寻神圣境界,这些都是人们从古至今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