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全真律坛外人不知的秘密之戒法不妄传生活中如何做到天人合一
1989年,我在北京白云观见证了全真派第一次传戒的盛况,那一刻,宋士洪道长赐予我一幅珍贵的照片。戒律,意味着禁止和回归真理,是修行的必经之路。天真皇人曾言:“既称道士,不以非典型者为准;凡言真人,不以非规范者为教。”进入戒坛,我们秉持诚信,严格遵守仪式,以静心与威严相结合,远离五祖和七真的尘世纷扰,而是追求高尚的境界和榜样的完美。
从严格意义上说,全真派传戒并不是一个法事活动,而是一个严肃的教务活动,是维护道德纪律、重塑教规的一种方式。我这样认为,因为传戒活动并不仅限于全真派,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起,就有正一道教进行类似的活动,这些历史记载都可以证明这一点。在敦煌文书中,有关于唐代道士受十戒十四持身品牒(十戒经盟文)的记录。这份盟文详细描述了王景仙如何向张泰先生接受十项戒律,并发誓要修行供养,以达到超越三界、位极上清的地步。
有人说道教学习自佛教,但这样的说法站不住脚。原因之一是印度早期佛教没有明确记载传授戒律的情况,因为那里更多的是通过讲经辩论来宣扬佛法,没有专门的事务。而中国佛教有关传授戒律的记载,则主要出现在唐宋以后,这显然晚于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开始进行此类活动。
全真派对于传授戒法非常谨慎,一位方丈大律师,在没有合适的人选之前不会轻易地教授这些秘密知识。按照《玄都律坛内庭要秘》的规定,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人选,你必须具备十个特质:好学善思,从善如流;能近贤智,无疑惑;聪明伶俐,可以辨别是非;谨慎小心,不做过头的事情;柔顺善良,没有过失;能够超过自己的老师,无骄傲之心;尊敬老师重视教育,如获宝藏一般珍惜它;能够服从老师,无怨无悔地勤劳工作;
已经对先前的老师有感激之情;
殷切希望接受这份礼物,即使日夜不懈,也愿意努力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十相”。
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收徒,他会将石匣埋藏在名山福地或海岛龙宫里,只有当劫运到来时,它才会自然而然出现。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师,你必须具备这些条件:你的行为得符合标准,你的话语得充满诚意,你不能只是外表上的模样,你不能犯五逆罪,如果你身体不好,也不适合。你若无一人可度,便将石匣安放在名山福地、海岛龙宫中,只待劫运到来,它自然而然就会显现出来。
我们在接触受 道家的规矩方面源远流长,由太上神仙直接授予我们的仪式体系,就是我们所说的“傳統”。初期 的宗旨很简单,就是禁欲与清净,《老君想尔_》被认为是最早的一部宗教学术著作,也是最古老的一部《治》。到了魏晋南北朝,上清、灵宝等各派制定了三皈、五忌、一、二、三四十八天及其他多种禁令。此后,在北宋期间,全真派兴起,对于这种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知的大量条款。
最后,我明白了一件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做到“天人合一”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道路,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让自己更加完美。但这个过程绝不是容易的事情,它要求我们不断自省,同时也需要坚定的信念去支撑自己走下去。
总结来说,全真悟者的生活哲学是一种精神追求,其核心就是通过修炼实现“天人合一”,这是他们一直致力于达成的一个目标。不论是在哪个时代,他们始终坚持不懈,为寻找生命本质和最高境界而努力奋斗。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每个人内心深处渴望连接宇宙与自身之间未解之谜,以及追求永恒生命力的本能。
因此,当我站在那片静默的小径上,看着那些沉浸其中的人们,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我知道,无论未来怎样变化,这股力量——这股追求永恒生命力的力量——一定会继续存在,因为它代表着人类永恒的心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