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读后感悟全真律坛外人不知的秘密之戒法不妄传乃是天然道观守护的神圣之门
在1989年,北京白云观举行了全真派自解放后第一次的传戒大典,这一历史性的场景被宋士洪道长留存为珍贵的照片。戒律,是修行之门,守护真理之要。天真皇人曾言:“既称道士,非道士之模范不行;凡言真人,非真人之规不习。”当一位寻求入戒坛者踏上这条道路时,他必须秉持诚信,与众不同,以静心与威仪相结合,从五祖到七真的高尚境界中学习,为全真派树立榜样。
严谨地说,全真派的传戒活动并不仅仅是一次法事,而是深藏教务的一种严肃纪律,是重塑教义和风貌的重要仪式。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尽管全真派对传戒活动有着特殊的看法,但实际上这种活动并不是他们首创。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了正一道教中的传戒活动,如敦煌文书中所记载的《唐景云二年道士王景仙受十戒十四持身品牒》等证据表明。
有些人认为道教从佛教中借鉴了这一做法,但这样的说法站不住脚。这是因为印度早期佛教并没有记录下类似的“传戒”活动。而中国佛教关于此方面的记载,大多出现在唐宋之后,这远比道教早期传授这些规则要晚得多。
全真派对于这一过程极其认真,不轻易将这些秘密知识传递给任何一个未经考验的人。当一个人准备接受这套十个严格要求(好求胜法、好近贤智、聪哲赏别……)时,他们才会被允许进入这个神圣而保密的情境。在接受这些禁令之前,还有一系列条件:心行必须端正、诚信不可缺少、骨相需坚定……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即使是在山川或海岛,也会选择石匣来保存这些秘密。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教授和接收这样的禁令源远流长,从太上老君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它成为了我们整个宗旨之一。最初的 道教学说很简单,只强调避免贪欲和保持清静,《老君想尔戒》被认为是最早的一部正式写下的 道学文献,并且它是所有后来的各个分支所共同遵循的一部基本指南。此外,在魏晋南北朝期间,上清、新天师等其他分支也制定了一系列更详细和复杂的心灵禁令,如三皈五关八关十关等,对修炼者提出了更高标准。随着北宋时代,全真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其“传授制度”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规范,使得整个宗门更加稳固。但总体来说,全真的目的始终如一,那就是让真正渴望修炼的人能通过正确方式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提升,而不是简单地向任何愿意听取的人广泛散布自己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