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汉朝道家代表人物的全性保真
杨朱,战国初期魏国人,姓杨(或阳),名朱,字子居,又叫做阳子、阳生、杨子或杨生,是老子的弟子,也是道家先驱之一,他的学派被称为“杨朱学派”。与大多数“生时惨淡,身后显荣”的先哲有所不同的是,杨朱可谓是“生时显荣,身后惨淡。”他不如老庄孔孟那样垂名万古受人景仰膜拜,也没有著述可以流传下来。他的思想学说主要依托于《庄子》,《列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古籍才得以流传。
在《列子·达生篇》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一毛不拔”的真实意义。根据记载,当禽滑釐问及去自己体内的一毫毛来济世时,杨朱回答:“世固非一毛之所济。”这表明了他认为个人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满足社会并不是理想状态,而应该是个人和社会都能得到平等对待,不损害也不能被利用,这样才能达到天下大治。
然而,《孟子》中却将这一观点曲解为极端自私利己主义者,以此攻击杨朱。这场论战反映出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念:一种是强调个人的牺牲与奉献来维护社会秩序;另一种则主张个人权利和尊严,并且认为只有当个人能够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独立性时,那么整个社会才能真正地和谐。
尽管如此,由于其思想对于道教而言具有重要影响,被视为道家的真正创始者之一,但由于缺乏直接文献记录,他的著作未能流传下来,因此他的思想往往被误解甚至歪曲。在现代研究中,我们仍需从各种散见文献中勾勒出他的全貌,从而更准确地理解这个早期中国哲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