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白居易写了什么诗批判老子儒释道三家出世入世

《老子》又名《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它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短短的五千多字,以“道”为核心,建构、蕴涵了无比丰富的哲理体系。

中国文化史,在秦汉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宋以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

《老子》一书到了唐玄宗时代,被尊称为《道德经》。而阐扬、诠解老子最清楚正确的,发扬道家思想最透彻的,则是庄子。庄周所著《庄子》一书,唐玄宗时代又尊称它为《南华经》。

“誉满天下,谤亦随之”,老子也不能例外。即如唐朝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也曾经写了一首七言绝句,严格地批判老子:“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这首诗大意是“说出来的不如不说的高明,这样的话我在老子的书里读到过,可如果说老子这么说是对的,那他又为什么自己写了五千多文字的书?”

老子要是听到白居易这么说,估计会微微一笑不争论什么。其实居其白处其黑,善处其下故能为其大!况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言则是不言,不言亦是言,笑骂由人而已!

儒释道三家的出世入世有一个有趣的对比。

佛家是偏重于出世的,虽然佛家的大乘道,也主张入世,普救众生,但出家学道、修道的人,本身还是偏重于出世。而且佛家的学问,从心理入手,然后进入形而上道。

儒家的学问,又以孔孟之学为其归趋,则是偏重于入世的,像《大学》《中庸》。亦有一部分儒家思想,从伦理入手,然后进入形而上道,但到底是偏重入世。

道家的学问,老庄之道就更妙了,可以出世,亦可以入世,或出或入,都任其所欲。

现代学术界,研究《老子》的趋向,归纳起来,大概可分为三个路线:

第一类:纯粹走哲学思想的研究路线。

第二类:就是把《老子》,单纯地归到个人修养,做功夫,所谓修神仙的丹道上去。

第三类:是把《老子》归到谋略学的主流,而且习惯上,有一个很严重的错误观念,认为老子的谋略学是阴谋之术。

试观现在大家通用的《老子》,它每一章节,都衔接得很紧凑,都能贯串起来,中间并没有松弛或断裂之处,第二章就是第一章的申述,第三章又紧接第二章的后面继续发挥。如是一章接着一章地连续下去,内容上脉络分明,气势上绵延不辍。

每个人读书理解都会有所区别,这原本正常,可如果没通读熟知全书,仅仅只是寻章摘句,然后就自以为是地以偏概全,则容易误会《老子》为阴谋、丹道等书,忘了老子劝人纯朴、上善、无恶的思想。

《老子》一书,也是道教的三经之首。道教三经,是道教主要的三部经典,包括:由《老子》改称的《道德经》,《庄子》改称的《南华经》与《列子》改称的《冲虚经》。

上一篇上一篇:登黄鹤楼冥想

下一篇下一篇:真人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