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庄子逍遥游智慧的现代意义超然物外洒脱豁达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以极富超越性的审美眼光,透视了人的生命历程,不难看出,自由自在的人生即审美的人生和独立的人格是他永恒的追求。这在《逍遥游》里体现得尤为突出。

 

 

“逍遥”的含义

 

 

要想真正理解自由之美,首先必须从《逍遥游》开始。因此,弄清“逍遥”一词的含义尤为必要。

 

 

从古至今,历代文人贤士对“逍遥”一词都有解释:《庄子注疏》中,郭象注:“夫大小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辞源》在总结传统的基础上,把“逍遥”解释为“安闲自得貌”。《辞海》也说:“逍遥:亦作‘消摇’。优游自得。无所烦心貌。”《现代汉语词典》说:“逍遥:没有什么约束,自由自在。”

 

 

以上论述中,对“逍遥”一词的理解较为一致且都有各自的道理,都表达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悠游自得”的含义。

 

 

除了单纯的字面意义之外,要充分理解“逍遥”的含义就必须综合考虑庄子的整体思想。庄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战国中期,诸侯混战,生灵涂炭,“无耻者富,多信者显”(《庄子·盗跖》)。这就注定了庄子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自由,在身心备受压迫和拘役的时候,只能通过强大的意识能力让自己获得精神的超脱与自由。

 

 

所以,庄子所谓的“逍遥”绝不是能在现实空间中实现的身体自由,而是一种超脱物我与宇宙虚空融为一体自由精神状态和空灵闲适的心境。

 

 

《逍遥游》中的“自由之美”

 

 

《逍遥游》是庄子哲学和美学的总纲领,展示了庄子对自由人生和独立人格孜孜不倦的追求。“自由之美”在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追求形体的自由

 

 

 

《庄子·逍遥游》几千里大的鲲,几千里大的鹏,单从形体的描述就可以感受到庄子所展现的大美。形体大到夸张,超乎想象,然而正是这种大才足以承载庄子无比广阔的审美境界。与现实生活的压抑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大足以将天地覆盖,那些现世的束缚又能奈我何。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乘风破浪,水击三千,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自由;气吞山河、游乎无穷,这是一种何等美妙的快乐。这是庄子审美心态最畅快的袒露:以无比自由自在的心灵驾驭着鲲鹏这一巨大意象,在宇宙之气中快乐驰骋;以无比轻松无系的心灵,领悟着神秘深邃的宇宙,尽情享受其中的自在之美。

 

 

 

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

 

 

 

庄子的形体自由本意是回到原始状态,无知无识,浑浑噩噩,“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生而不知其所以生”的状态。

 

 

然而,事实上人是无法脱离社会而生存的,人是社会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个体。生于当时,他无法改变倍受剥削和压迫的命运,要想获得形体的自由,其难度不亚于登天。更何况,在自然属性上个体的人总是要死的,保身不过是暂时的,谁也无法永生。

 

 

在这逍遥游的审美活动中,精神自由就是感受那种物我两忘、超越尘俗、无有挂碍的心灵自由,那种融入自然与万物浑然一体的和美、永恒之境。

 

 

“自由之美”的启示

 

 

庄子对自由之美的追求,对宇宙大道的向往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当今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非常迅速,物质世界对人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仔细想来,这其实也是一种人被物化、被物役的表现。如果人类不对自己的物质进行合理化的限制,那么人的一生都将是不自由的。庄子对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的追求,正是从遏制人的物质入手的,摒除外界和内心的一切欲求,享受生命的闲适和淡然,这正是现代人所需要的。

 

 

庄子在《逍遥游》中展现的自由之美其本质是对独立人格和绝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是一种超脱的、豁达的、审美的人生态度。这种对于自由的追求,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身心健康都有一定的益处。虽时隔千年,我们还是要正确地看待并学习古圣先贤的智慧精髓,不断塑造自己的理想人格,不断追求自己的审美人生。

 

 

 

文化的理想国,让每一个诗意的灵魂,都有栖身之地。感谢您的关注!

 

 

 

上一篇上一篇:将往终南和子由见寄

下一篇下一篇:当代社会民间新信仰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