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一个看得很明白的人,也是一个特别敢于行动的人,别人想到什么,想想罢了,而他,则用一生践行了自己的信念,
因为通透,所以深刻,因为深刻,所以自在。
通透
庄子曾垂钓于濮水之畔,有一天楚威王派人来与他交涉,希望他能出任楚相一职,可见当时庄子已经名声在外。来人告诉他:原意由他来帮忙打理楚国大事。庄子是何态度?他头也不回,说道:我曾听人说,
楚国有一种乌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把它装在一个竹子小箱之内,裹上巾被,藏置在太庙名堂之上,显得很庄重和重视,那么请问,对这只龟来说,它是愿意被如此隆重的对待,还是愿意活在泥土之中,拖着尾巴爬行呢?
来人回答:那应该是愿意活在世上,在泥土中爬行呀,庄子说,那么就对了,我也将如这只龟一样,也想在泥土中生活,而不是想变成龟骨,藏于太庙被人珍惜着。
庄子看透了世人为名为利为功所累,让这些外在的“末”的东西牵制自己,以至于“本”的东西被丢弃、被遗忘和冷视,于是,
本末倒置,为人所制、为事所制,不得内心的自由。
深刻
井底之蛙的故事,最为人们所熟知,此词现在转指那些目光短浅、见识稀少之人,不懂自己的浅薄,还侃侃而谈,不知天高地阔。而在庄子看来,
世人在自然面前,皆是井底之蛙。
由于受到环境的限制,便无法跟蛙谈论大海之阔,有一种虫子只生活在夏天,你去跟它讲冰雪的事,它也是听不懂的,孤陋寡闻之人,你也很难跟他讲大道之言,因为他被自己所受的教育和固有的思维方式桎梏住了。一个摆脱了世俗认识的局限的人,体悟自身的不足之后,才可以谈论自然大道。
庄子深刻地体悟到了
人在自然面前的局限性,人的认识的局限性,人与万物相比,就像生在马身上的毫毛那般微小,
而那些三皇五帝所禅让的,帝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贤士所忧虑的,大概也是如此
吧,在自然面前,也是微小得不值一提。
自在
庄子以庖丁解牛的比喻,来诠释人生的大智慧,庖丁是给文惠王解牛的一个人,他的技艺是如此的成熟精炼,手接触的地方、肩倚之处、脚踩之处、膝抵之处,发出哗哗之声,轻重有间,合乎音律,令文惠王吃惊不小。原来,
他是以道之原理,来解牛。
从开始看到全牛,用了三年,三年后,看到的已经不是全牛了,而现在,只看牛一眼,甚至不用看,感觉一下,就能知道这头牛的情况。依照牛体天然的构造纹理,去游离于骨骼间隙之中,可不就是如入无牛之地吗?
游刃有余的成语,便出于此处,庖丁的刀子用了十九年,锋利如初,是何原因,就是因为他找到了解牛的规律,在长时间的积累中,
在解牛的事情中悟出了道的原理,又反过来用道的方式,来解牛,自然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找到方法,事半功倍,在庄子看来,
最大的方法就是道,就是自然的规律,顺之者,轻松自如,逆之者,劳苦受累
,道的精髓,要靠每个人在大事小情中,时时刻刻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