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道德经品读 第十六章致虚守静

 

感悟:

 

 

虚和静都是形容人的心境是空明宁静状态,但由于外界的干扰、,人的私欲开始活动。因此心灵闭塞不安,很难做到致虚和守静,心灵的清爽。

 

 

观察万事万物,蓬勃生长,最终复归于土,返回本根,人也一样,奋斗争夺也好,浑浑噩噩也好,最终都要“叶落归根”。

 

 

认识到这样的自然规律,才能保持内心清静通明状,才不会轻举妄动,假如大多数人都能这样想,那么这个世界上的战争也许就会少了,病毒也许也会减轻很多。

 

 

只是普通人,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又谈何容易!

 

 

**************************

 

 

早上出去跑步,河边景色优美,花红柳绿,姹紫嫣红。

 

 

我不禁想,之前宅在家,好久没去河边跑步,我是辜负了多少春光啊?辜负了多少花开啊?

 

 

转念一想,那些花儿不会因为没有人关注,就不开放,她还是按照自然规律,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按照它自己的规律,有的花春天吐蕊,有的夏天开放,有的秋天灿烂,有的冬天才绽放。

 

 

又记起我曾经拍过花瓣掉落一地的照片,在朋友圈征集诗句,我想起了世外桃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而好友想到了“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一晃一年过去了,花开盛放,花落成泥,如此循环,无声无息。

 

 

再想想人也一样,来到这个世界,辉煌也好,灿烂也好,最终都是尘归尘,土归土。

 

 

可是我们人类有思想,有手段,有人青史留名,或忠臣或奸佞;有人默默无闻,如草芥如蝼蚁,比如历代战争中死亡的成千上万小兵小卒;

 

 

现代人,可以有更为丰富的形式,留存在这个世界上,拍照、文字、录影、网站、博物馆……一切都可以数据化保存,后人可以通过很多方式,知晓这个世界上,曾经有某一个人来过。

 

 

想远了,回到现实,心却根本不能保持清静,保持通明,身在河边,心挂家中。

 

 

六点刚叫醒儿子起床,我就出去跑步了,不知道儿子现在有没有吃早饭,有没有开始早读……

 

 

心,哪里能够保持真正的“空”与“静”。

 

 

打电话给他,已经是早读的时间,他却还没吃早饭,不由得抓狂,6点叫你起床,这40分钟干嘛了呢?

 

 

常常在管与不管儿子之间摇摆不定,在他的学习与不学习之间喜怒无常,在他的成长与自由之间爱恨交织,仅仅是儿子这一件事,心就根本保持不了“静”

 

 

刚刚在家门外,决定要包容、要不再唠叨、指责,可是一进门,却又忍不住要唠叨,要做好时间管理,不要在早读的时间吃早饭,在该吃早饭的时间整理,在不适合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想想一早上,就已经责怪他听到闹钟不起床;责怪他不懂得合理安排时间;……

 

 

我也知道,孩子不一定就是我的孩子,他只是借由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将来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会过什么样的生活,他的成就,他的失败都与我们都无关。

 

 

可是,毕竟是我深爱的人、永远牵挂着的人,他与我血脉相通,即使他常常令我抓狂、失望、难过,他,还是最让我心神不定,做不到“致虚”与“守静”的最大缘由。

 

 

刚刚想好的包容呢,想到的“自然规律”呢?

 

 

要做到心静、空、明,不容易,我还需要时间,慢慢体会、感悟、反省、调整、改变……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⑾,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上一篇上一篇:道家思想的好处和进步

下一篇下一篇:道德经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