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卷83诗解3失时稼约得时稼丰食之使人四卫变强耳目聪明凶气不入身殃无疫兴王务农
题文诗:
得时之禾,长秱大穗,团粟薄糠,米饴而香,
舂之易而,食之也强。失时之禾,深芒小茎,
穗锐多秕,而青蘦零。得时黍穗,不芒以长,
团米寡糠。失时之黍,大本华茎,叶膏短穗.
得时之稻,茎葆长秱,穗如马尾。失时之稻,
纤茎不滋,厚糠菑死。得时之麻,疏节色阳,
坚枲小本。失时之麻,蕃柯短茎,岸节叶虫.
得时之菽,长茎短足,其荚二七,豆以为簇,
多枝数节,竟叶繁实,称之也重,食之也息.
失时之菽,必长以蔓,浮叶虚本,疏节小荚.
得时之麦,长秱而颈,簇二七以,为行薄翼,
而醇色也,食之使人,肥且有力.失时之麦,
我身体肿胀,饱受各种疾病的困扰,嫩小的庄稼长得弯弯曲曲。因此,在得时,庄稼长势旺盛,
而在失时,庄稼瘦弱而颗粒不饱满。所有这些都是因为谷物在适时种植,吃下去能让人体内的四肢器官强壮有力,
耳朵和眼睛变得敏锐,凶险之气无法侵入,身体不再受到伤害。就像孔子所言,冬天吃饱的话,身体会感到温暖,夏天吃饱的话,身体则会感到凉爽。当温度适宜的时候,
人体不容易生病,疫病也无法蔓延;如果没有疫病蔓延,人们就能够安心享受天赋的寿命,这也是为什么说:粮食是人类的本,也是天的馈赠,所以国王应该推崇农业。如果国王不重视农业,那就是在放弃人民。如果国王放弃人民,那国家又将何以为国呢!
13
得时之禾,长秱而大穗,团粟而薄糠,米饴而香,舂之易而食之强。失时之禾,深芒而小茎,穗锐多秕而青蘦。得时之黍,穗不芒以长,团米而寡糠。失时之黍,大本华茎,叶膏短穗。得时之稻,茎葆长,秱穗如马尾。失时之稻,纤茎而不滋,厚糠而菑死。得时之麻,疏节而色阳,坚枲而小本。失时之麻,蕃柯短茎,岸节而叶虫。得时之菽,长茎而短足,其荚二七以为族,多枝数节,竟叶繁实,称之重,食之息。失时之菽,必长以
蔓,浮叶虚本,疏节而小荚。得时的麦子,长秱而颗粒饱满,颜色鲜艳,吃下去让人变得强壮而有力。但失时的麦子,颗粒胀大,长得不好,庄稼嫩弱而穗子不饱满。因此,在得时的情况下,庄稼丰收,而在失时的情况下,庄稼产量有所减少。这样,大地的谷物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吃下去会让人的四肢器官强壮有力,视力和听力也更加灵敏,不容易受到不好的影响,身体健康,没有疾病的困扰。正如孔子所说,冬天吃饱会让人感到温暖,夏天吃饱会让人感到凉爽。只有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人体才不容易生病,疫病也不容易传播。如果没有疫病传播,人们就能够享受他们应有的寿命,这正是为什么我们说谷物是人类的天赐之物。因此,国王应该非常重视农业。如果国王不注重农业,就等于放弃了人民。如果国王放弃人民,那还能算是一个国家吗?
1
:种的好的禾苗,茎长大穗,颗粒饱满糟糠少,柔软吃着香,舂麦容易而吃起来使人强壮。种的不好的禾苗,穗小多糠而青涩。
种的好的高粱,穗不锋芒但是长大,颗粒抱团糟糠少,种的不好的高粱,根大茎白,叶子枯黄短穗。
种的好的大米,茎葆长,秱穗如马尾。种的不好的大米,纤茎而不滋,厚糠而菑死。
种的好的麻,疏节而色阳,坚枲而小本。种的不好的麻,蕃柯短
茎,岸节而叶虫。
种的好的黑豆,长茎而短足,其荚二七以为族,多枝数节,竟叶繁实,称之重,吃下去让人感到舒适。不好的黑豆,长成藤蔓,叶子浮在虚弱的本上,茎上的节疏离,而豆荚也很小。
好的小麦,茎长颗粒饱满,颜色醇美,吃下去使人健壮而有力。不好的小麦,颗粒胀大,庄稼身体不好,穗子合不拢。所以,在好的条件下种植庄稼,收成就好;在不好的条件下种植,收成就差。如果粮食收成好,人吃下去会强壮,视听敏锐,不易受到伤害。孔子的话说得很对,冬天吃饱不会感到寒冷,夏天吃饱不会感到酷热。只有在温度适宜的时候,人体不容易生病,瘟疫也不容易传播。瘟疫不传播,人们就能够享受天赋的长寿。所以说,粮食对于人类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国王应该积极从事农业。如果国王不重视农业,就等于抛弃了人民。国王抛弃人民,国家将会何去何从。
1
(三)(得时失时)
得时的庄稼,茎长,颗粒饱满,糟糠很少,吃着香甜,打磨它非常容易,食用后让人变得强壮。而失时的庄稼,穗子尖锐,茎瘦小,糠秕多,颜色青翠。
得到时令的黄米,穗无芒,颗粒饱满,糠壳稀薄,米粒香甜可口,磨碾容易,食用后使人强壮。而失去了时令的黄米,株茎粗壮,叶子短小,穗子也瘦小。
得到时令的稻谷,株茎修长而且茂盛,穗子宛如马尾一般茂密。失去了时令的稻谷,株茎细弱,生长不旺盛,糠壳过厚,庄稼也容易遭受病害。
得到时令的亚麻,节间稀疏,色泽鲜艳,纤维坚韧,种子小而健康。而失去了时令的亚麻,茎短而粗,叶子多而容易受虫害。
得到时令的豆类,茎长而根茎短,豆荚成串,枝繁叶茂,丰收成熟,被誉为重要食物,食用后体力充沛。失去了时令的豆类,必然长成藤蔓,叶子浮在虚弱的本上,节间疏离,豆荚小而稀疏。
得到时令的小麦,茎长而颗粒饱满,颜色鲜美,食用后能使人强壮肥壮。而失去了时令的小麦,颗粒发胀,庄稼受病困扰,苗嫩且穗子不紧密。
因此,得时令的庄稼丰收,而失去时令的庄稼产量减少。
1
得到时令的谷物,长杆大穗,圆粒薄壳,粒甜而香,脱壳容易而吃后强壮;失掉时令的谷物,长芒短杆,穗瘦而瘪并且不熟而稀疏。
得到时令的黄米,穗无芒且长,圆粒薄壳;失掉时令的黄米,大根大杆,叶茂但穗小。
得到时令的稻谷,茎长而穗浓密如马尾。失掉时令的稻谷,纤茎不茂,厚糠导致了损耗。
得到时令的亚麻,节间稀疏,鲜艳而坚韧,种子小而结实。失掉时令的亚麻,茎短而粗,叶多而受害。
得到时令的豆类,茎长而根短,豆荚成串,多枝多叶,丰实如重物,吃后令人宽慰。失掉时令的豆类,必然变成蔓状,叶子浮在虚弱的本上,节间稀疏,豆荚小而稀疏。
得到时令的小麦,茎长颗粒饱满,颜色鲜美,吃后能使人强壮。失掉时令的小麦,颗粒胀大,多病而苗嫩。所以,在适时的条件下庄稼丰收,而在失时的条件下庄稼产量减少。
2
得时之黍,穗不芒以长,团米而寡糠;失时之黍,大本华茎,叶膏短穗。
得时之稻,茎葆长桐,穗如马尾;失时之稻,纤茎而不滋,厚糠而菑死。
得时之麻,疏节而色阳,坚枲而小本;失时之麻,蕃柯短茎,岸节而叶虫。
得时之菽,长茎而短足,其荚二七以为族,多枝数节,竞叶繁实,称之重,食之息;失时之菽,必长以蔓,浮叶虚本,疏节而小荚。
得时之麦,长桐而颈族二
得到时令的庄稼,茎干丰满而高耸,穗子像马尾一样浓密;失去时令的庄稼,茎干纤细,不分蘖,糠壳增多且容易凋零。
得到时令的稻子,茎杆丰盛而高大,稻穗浓密如马尾;失去时令的稻子,茎干纤弱,生长不旺盛,糠壳过多且容易凋谢。
得到时令的桑麻,茎杆长而色彩鲜艳,纤维坚韧,根部小巧;失去时令的桑麻,枝条繁多,茎干短小,节间粗大,叶子容易受虫害。
得到时令的豆子,上茎长而下茎短,豆荚成串,枝条多分叶子繁茂,豆子饱满,被称为重要的食物,吃下去味道香美;失去时令的豆子,茎干生长成藤蔓,叶子漂浮在虚弱的基部,枝条疏离,豆荚很小。
得到时令的麦子,茎杆高大而麦穗成簇,两个七粒麦子排成一串,壳薄且颜色金黄,吃下去令人长胖且充满力量;失去时令的麦子,颗粒胀大,多病,嫩苗而且麦穗不紧密。
因此,得到时令的庄稼丰收,失去时令的庄稼产量稀疏。
1
1,禾:稻子;黍(shǔ):黄米;稷:谷子,北方俗称小米;麻:纤维可制作衣服绳索;菽(shū):豆类;麦:麦子。以上为古代六种主要农作物。
2,秱:指庄稼的杆子;糠:指庄稼的壳。3,舂(chōng):指将庄稼舂米去掉壳。
4,膏:指庄稼生长丰满。5,葆:指庄稼生长茂盛且丰满;桐:指庄稼的杆子。
6,不滋:指庄稼不生出分蘖。7,菑(zì):指庄稼枯萎,荒凉。8,枲(xǐ):指麻的纤维。
9,蕃:指庄稼生长茂盛;柯:指庄稼的枝条。10,岸:指粗大的部分。
11,足:指豆类的茎部,通常是靠近地面的短而粗的部分。12,息:指食物的味道香美。13,颈:指麦穗的颖部。
14,气(wèi)行(háng):指竹书的痕迹,形成行列。成行。
15,䵍(tūn):指黄色。16,胕(fú)肿:指浮肿
17,翜(shà):指麦穗的一边分开,古代用于汉族棺木装饰。在中原地区广泛流行。在汉代已有存在。这个字的构成很特别,从“羽”和“妾”两个字组成。其中,“妾”表示“侍妾”,引申表示“旁立”或“伴随”。而“羽”表示“羽扇”。所以这个字的意思是“总是像侍妾那样立在主人两旁的羽毛扇”。
(四)(谷丰之利)
庶
各种谷物都应当丰收,这样吃下去后,能让人的四肢变得强壮,耳朵和眼睛更加聪明,不容易受到邪气的侵害,身体也不会有疾病的烦扰。这正如孔子所说的那样:冬季吃得饱,身体就会感到温暖;夏季吃得饱,身体就会感到凉爽。只要适宜温度,人就不会生疾病;人不生疾病,瘟疫也就不会蔓延;瘟疫不流行,每个人都能安然度过自己应有的寿命。因此,谷物对于人类来说就如同天赐之物。因此明智的国王都要重视农业,国王如果不重视农业,就等于抛弃了自己的人民,而国王抛弃了人民,国家将何以为国呢。
1
1,庶谷:指各种不同的谷物。2,四卫:指人体的四肢。3,苛:指疾病。4,疢(chèn):指皮肤疾病,如疹。5,疫疠:指瘟疫。6,兴王:指明智的君主。7,弃人:指抛弃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