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万古丹经与王魏伯阳的研究

  参同契》可以看到,他在书中使用了许多隐喻,描绘了神秘的炼丹过程。其中,魏伯阳将自己的名字“伯阳”解释为“大阳”,表示他已经达到炼丹的最高境界。此外,魏伯阳还采用了许多象征性的语言,来描述炼丹术的精髓。比如,他将炉中的炼丹材料比作珍珠,将炉火比作太阳,将炼制出的丹药比作仙人,等等。这些隐喻既是对炼丹术的概括,也是对魏伯阳自身成就的夸赞。

   二、《周易参同契》的学术意义

   《周易参同契》作为一本炼丹术的专著,其学术体系非常完整。除了描述了炼丹的过程和方法外,还包括了中医的脉学、针灸、气功、五运六气学说等。此外,该书还涉及到了许多科技和数学方面的知识,如火药、罗盘、炼金术、本草、两进位制数学、珠算、天文历数等。因此,《周易参同契》不仅在炼丹术上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中国技学技术史上也具有特殊的价值。

   三、魏伯阳的身份

   魏伯阳是一位道士,同时也是一位炼丹术的专家。他的学术成就和地位在当时非常高。据说,在他的门下弟子中,有许多官员和豪门子弟。魏伯阳的名字“伯阳”在当时是非常知名的,被誉为“道家圣贤”。

  《周易参同契》中的荅案是魏伯阳在书中的自我介绍。他使用了古今结合、隐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来描述自己的身份和出身地。其中,魏伯阳将自己的籍贯定位在古代的郐国,而不是当时的行政区域。这种起床舍去现实的手法,在古代文人中非常常见。郐国是一个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诸侯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传承。 郐国的都城至今尚存在河南密县,而且在《诗经》中也有所记载。除了郐国外,魏伯阳还提到了密国。密国是一个与郐国接壤的小国,也是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有过一定影响的封国。在书中,魏伯阳也提到了自己不追逐权贵和物质财富的理念,这是他对于自己人生追求的宣言。

  东汉时期,密县作为中央直辖区河南尹的二十个县城之一建立。这里位于中岳嵩山东麓,周围被三面群山(有大隗山、梅山、径山等)围绕,山谷丘陵多,平原少,地势起伏不平。这种自然环境就是魏伯阳在自己的著作中所描述的“幽谷朽生”的地方。因此,密县被认为是魏伯阳所述古郐国的所在地,而“郐国鄙夫”则是指魏伯阳作为一个普通的古郐国人。这种表达方式遵循了古人常用的委婉方式,去掉了当时的行政区划名称,但保留了地理位置。因此,魏伯阳应该是来自东汉河南尹治下的密县,也就是洛阳密县人。他采用这种方式来让后人了解自己的出生地和宗旨,并且这种方式与《周易参同契》一书的文字体例是一致的。

   然而,后人却曲解了魏伯阳的初衷,将“郐”改为了“会”,错误的将“郐国”称为“会稽”。这或许是由于对古代历史的误解,或是别有用心。南宋的大理学家朱熹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他错误地将魏伯阳称为“会稽人”。但是,我们应该根据事实来了解真相,而不是被错误的解释所迷惑。对于历史真相的呼吁,我们应该恢复魏伯阳的真实籍贯,以彰显历史的本来面目。 在东汉时期,谶纬之风盛行,因此,许多文人采用谜语式的隐喻手法来写作,魏伯阳的籍贯和姓名也是如此。在《周易参同契·五相类》中,魏伯阳使用了谶语来隐喻自己的名字和身份。例如,“委时”一句中的“委”与“鬼”相合即为“魏”,“化形”一句中的“仙”和“百”合起来即为“伯阳”,“陈敷”一句中的“阳”即取自“易”的右边,加上左边的“阝”,而“柯叶”两句则从中留下“艹”,加上“者”字变成“著”字。通过这些隐喻,魏伯阳巧妙地署下了自己的名字。同时,在“魏伯阳著”四字中,他更深度地抒发了对于历史真相的渴望和呼吁,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个信息,从而还原魏伯阳真实的籍贯。出世心态是指放弃凡尘,避免灾难和祸害,追求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悠游,与仙人成为邻居,最终飘然欲仙的一种境界。同时也是放下名利追求专注养炼,达到结丹长生久视,甚至百世之后还能在人间遨游的一种修炼方式。通过养炼内丹,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俯瞰大地倾钭的东南方,甚至远视到商汤遭受旱灾和唐尧时遭受到的水灾。与自然界的新陈代谢相似,青翠的树叶会变黄凋落,而内丹高人可以超越这个规律,长生久视。这是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追求的最高境界。 魏伯阳生活的时代是东汉大兴谶纬之风,这也是黄老道从东汉宫廷信仰转向民间信仰的时期,大约在汉安帝到汉桓帝(公元107-167年)之间。他出身于高门望族,并接受了正统的儒学教育。他服气炼内丹,通过外丹的烧制和养炼内丹来练习炼丹术。 以上内容旨在向读者展示魏伯阳的文化背景和修炼方式,同时阐述出世心态的意义以及达到这种境界的难度。这是《周易参同契》的核心思想。《周易参同契》是兼容并蓄的经书,既包括了儒家经典中的谶纬神学思想,也吸收了民间流传的黄老道教观点和神仙丹术思想。因此,魏伯阳不想当官,热爱道术,到处拜师学艺,探求道路。据说,他曾经沿途云游到长白山,遇到一位灵敏高深的真人,传授他合炼神丹的秘诀,他用丹书《龙虎经》作为指南,在钻研中不断掌握炼丹妙法。 回到洛阳后,魏伯阳隐居山林,开始修真养性。经过多年的修炼,他炼制神丹已有成果。由于他学识渊博,对大易、黄老、炉丹等学说都精通,而且对古代的《龙虎经》也有详尽的研究,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炼丹技巧。 魏伯阳在炼丹时炼了三颗丹药,其中两颗显然是用心不纯的。为了验证他们的诚实,他喂了一颗药给一只白狗,白狗吃下后立刻死亡。两个徒弟面面相觑,立刻把目光转向师父魏伯阳。魏伯阳微笑着拿出另一颗丹药吞下,随即也倒地不起。最后一个徒弟因为忠诚和真诚,得到了魏伯阳留下的最后一颗神丹。们清心寡欲,以内丹为基础来修炼自身,达到长寿和成仙的目的。 二是外丹: 魏伯阳的外丹主要是以黄金和银、汞、铅等物为主要原料,采用热和化学反应原理炼制而成。这些丹药分别有不同的功效和作用,能够帮助人类消除疾病、延年益寿、成仙飞升。 魏伯阳是一个知识渊博、技艺高超的炼丹家,其炼制神丹的方法被后人称为伯阳真传,并一直流传至今。他用内丹外丹的方法,继承传统的炼丹文化,将其提高到更高的水平,为人类的健康和长寿做出了重大贡献。尽管这是一则传说,但也反映了古代人们炼丹的信仰和追求长寿、成仙的愿望。在掌握了《易》四卦的基础上,魏伯阳内丹的修炼分为四个阶段和四个境界。 第一阶段是筑基阶段,其目标是修复和强化身体机能,达到精气神三全境界,从而拥有健康和活力。第二阶段是炼精化气阶段,又称小周天,主要是按照特定顺序,让体内的气通过特定的路径流通,从而达到内心平静,精神饱满的状态。 第三阶段是炼气化神阶段,又称大周天,在此阶段中,通过入定、内视等方法,把元气渐渐凝聚起来,于中丹田和下丹田间凝结成人体的“元神”,进而完成身体的巨大转变,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 第四阶段是炼神还虚阶段,是整个阶段中最高的境界。只有通过闭塞耳目口三室,不出声,不看色,不发议论等修炼方式,从而让自己的内心达到无为、清静、空灵的状态,最终领悟真理,达到“神仙”的境界。 魏伯阳的内丹炼制方法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和哲学的独特认知方式,其目的是通过人体和自然之间的“阴阳运动”,达到体内与自然融合的境界。这些境界不仅可以益身体,提高健康水平,而且可以使人领悟天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神仙”。魏伯阳的养生方法包括内丹和外丹,目的是帮助人们达到长生久视的健康目标。内丹炼制包括四个阶段: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和炼神还虚。通过这些阶段的修炼,可以排除身体中的阴邪,让身体逐渐变得健康、强壮。外丹炼制使用了礬石、戎塩、朱砂、雄黄、云母、空青、硫磺和雌黄等八种基本原料,以及炉鼎等工具。其中最重要的是炉鼎,必须烧制特殊的赤土釜。 众所周知,魏伯阳以《周易参同契》闻名于世,其中包括了世人所知道的《金液还丹》的制作方式。该方法涉及八种基本原料的使用,炉鼎的烧制和赤土釜的制作等一系列过程。通过这些步骤,可以炼成高效治疗健康问题的“金液还丹”。 总之,魏伯阳内外丹炼制法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的经验总结,为人们提供了可靠的养生与治疗方案,同时也被视为一种寻求长生不老、追求精神进化的方法。在魏伯阳早年游历长白山和往来京都洛阳和家乡密县时,他得到了古人所撰《龙虎经》、《三十六水法》、《太清金液神丹经》和《黄帝九鼎神丹经》等六百篇炼丹经验的结晶。这些丹经是东汉时代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体现了古人智慧的集大成之作。 魏伯阳经过反复实践,成功地融合这些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他面临一个矛盾:要将这些成果公之于世,但又怕不法之徒将其滥用或盗用,一方面感到良心不安;另一方面,若想完全保密,那么这些经验就可能失传。最终,魏伯阳运用其高深的文学修养和精湛的文字表达能力,将成果写进了《周易参同契》中,希望将研究成果分享给后人,但并没有完全泄露天机。 这些成果一直被称为“万古丹经王”。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和东汉出现的纬书之名《易纬参同契》相仿。《周易》原为书名,其中“周”是指周代,“易”则代表变化多端之意,表示《周易》的特点。而“参”为古汉语中的“三”,“同”意指相通,而“契”则是“书”的意思。因此,“参同契”意指三道互相连接应和的经典著作,包括大易、黄老和炉火等三条途径。 魏伯阳将《周易参同契》传授给了两个人,分别是青州的徐从事和洛阳市长淳于叔通。徐从事的具体姓名已不可考,他是《周易参同契》的第一位注释者。因为不想声名鹊起,所以在注释本中也隐去了自己的名字。淳于叔通名斟,叔通是他的名字。原本担任徐州县令和洛阳市长等职位,但又放弃官职,离开尘世去修炼。他对道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使用占卜术著称于世。《周易参同契》就是通过这两位传承人传承下来的。 葛洪的《抱朴子内篇·遐览》中提到的《魏伯阳内篇》是否指的是《周易参同契》,这一说法至今未能确定。《周易参同契》在唐代开始有了记录和注解版本。随着时间的推移,蜀地的彭晓和南宋的朱熹都创作了针对该书的注解版本,此后出现了许多注家。然而,这些版本大多是从丹学的角度来研究《周易参同契》的。 1932年,广州中山大学化学系教授吴鲁强将《周易参同契》翻译成英文,并得到了全球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苏联的《苏联大百科全书》和《普通化学教程》都曾对该书作过介绍。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三部分专题对《周易参同契》的科学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更加令国外学术界对该书产生了浓厚兴趣。 之后,随着《周易参同契》从出口开始转向内销,该书逐渐引起了国内科技界、宗教界、气功界和哲学界等领域的广泛关注。这也使得《周易参同契》被传播开来,成为了一本被后人尊为“万古丹经王”的炼丹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