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葛洪传》有诗云:
“支川又恰,穷而开朗。
涵范思文,永传鸿藻。 “
葛洪是中国继秦汉之后晋代最重要的医学家。 《晋书》这里所说的“游洽”,指的是才华横溢、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的意思。 “载范思文”是指他的《梁官传》、《隐士传》、《神仙传》、《郭文传》、《西京杂记》等著作。 《洪早》是对其著作、文学、医学价值的评价。 他认为它们内容丰富,可以永远流传于世。 《晋书·葛洪传》也说:“所有着作都着重是非,篇章多才多艺。” 这可以说是概括了葛洪的理论和对他杰出人生的评价。
一
在中国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是真正的本土宗教。 道教、道教有时也称道教、黄老。 但严格来说,两者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钱穆先生说:“先秦时期的道家主要是壮族和老挝人。这两个人可以说是中国道教的鼻祖,也是中国道教的宗主。后来的道家著作,他们的思想体系,已经无法超越庄老二书的范围,无法超越庄老二书的境界。 (《中国政治思想史》)先秦至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确立的时期。
葛洪生活在这个时期(283-363)。 葛洪是博士,也是道士。 《论语》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了一些“隐士”(“隐士”)(“隐文”)的人,他称之为“隐士”(“微子”)。 这些隐士曾经嘲笑孔子,认为他拯救世界的努力是徒劳的。 这些隐士的代表人物是杨朱。 杨朱生活在墨子(约公元前479年-约公元前381年)和孟子(约公元前371年-约公元前289年)之间。 孟子曰:“杨朱墨翟之言,通于天下”(《孟子膝文公夏》)。 在道家著作《列子》中,有一篇专门题为“杨朱”的文章。
《老子》中也有类似的思想。 例如:“以身为天下,若能寄于天下;爱身如天下,若能托于天下。” 这段话的意思是,在与人相处中,那些看重自己身体胜过世界的人,可以把世界给自己。 他; 爱自己胜过爱世界的人,可以把世界托付给他。 又如“名与身:哪个更近?身与货,哪个更?” 两者都表现出轻视事物、重生的意念。 道家的思想是终生避害。
葛洪时代是中国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 特别是西汉中期以来,道家思想积淀已久,在这一时期开始复兴和兴盛。 自西汉武帝“废诸子,独尊儒”后,儒学独盛,统治政治、思想等各个领域。 然而,到了东汉末年,随着政治环境的日益恶化,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天人合一”神学的权威逐渐动摇,逐渐衰落。 被压抑,开始振兴。 当时思想界的名人王符、崔实、钟昌通等人挣脱了神学的束缚,掀起了一股强烈的社会批判之风,名法思想得以复兴。 ,迅速崛起,有别于名法学的复兴风格。 道家的道家思想,看似十分舒缓、祥和,如春雨润物,无声无息,却无处不在,深入人心。
东汉末年道教的复兴是在人生哲学层面进行的。 在张衡的《思玄赋》、《还田记》和《白骨赋》中,明显有老庄思想的存在和感受。 其《思轩赋》云:“莫无为以专志,仁义几绝。 不出门知天下,何须远行劳苦?” .愿远方自娱自乐。 上下为无常穷六区。 超越世俗,跃跃欲试,挥洒自如。 天不能排,柏舟不能静飞。 谁能离开松桥高知? 远行带着心。 归志从璇玑而来,你以为得我所愿!”在这里,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积极投身于天下立功的思想已经融入到修身之中,自娱自乐,超越世俗情怀,这就是后世道家提倡的人生境界。
道教在东汉末年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为后来道教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葛洪的《抱朴子》为道家体系的建设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葛洪将道家崇柔而自私、朴实无华的思想转化为长生不老之道,为道家道德和中医养生开辟了一条新路。
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的书名,可能来源于《老子》中的两句“见质朴,怀质朴,少私欲”。 《四书》共八卷,内篇二十篇,论仙人吐符印;外篇五十篇,论时政得失,人事吉凶。 总体上总结了魏晋道家的仙人学说,确立了道家的炼丹学说。 正是这一炼丹学说,开启了世界化学炼金术的历史和中国中药丹药的先河。
葛洪认为,变化是客观的、绝对的。 由此他得出物种是可变的结论。 《抱朴子·内篇·黄白》将物象变化的范围扩展得非常广泛。 在葛洪看来,变化是没有界限、没有范围的。 事物自然会从一种类型变为另一种类型,如高山变成深渊,山谷变成丘陵,等等。 变化是可以被人掌握和控制的。 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然界的变化进行干预,使这些变化为人类所利用。 人们可以用一定的方法使事物按照自己的意愿发生变化。 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可以改变。 这既是道家对事物变化的看法,也是老子“颠倒是道之动”(《老子》第40回)的基本思想。
一切都在运动中,有运动才有变化,有变化才有发展的可能。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物,发展到一个极端,都会向另一个极端逆转。 运动变化不仅是正常的生理状态,也是人类疾病正邪斗争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葛洪的易变论,本来主要是为了论证他的宗教信仰,后来却被用来说明人有可能长生不老,铅汞炼成丹药,说明神灵神通的变化等。 它虽然是哲学、医学和宗教信仰的混合体,但也体现了宗教哲学和医学哲学的区别。
二
要想长生不老,首先要长寿,而长寿就是少病或无病。 《抱朴子·杂应》指出:“上古初修道者,皆行医术,以救近期”。 因此,他在医学上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非凡的历史成就。
中医由于关注人的主体,在理论基础上只能借助于道家的终极关怀。 故有“医者道之流”之说。 道家把精、气、神称为三宝。 如果说中医的发展是吸收了道家学说而形成的,那么道家思想的体现就成为了医学哲学解决终极关怀问题的研究对象。
葛洪在热心研究道教的同时,勤学医术。 他编纂了多部医书,尤其是百卷本的《玉寒方》。 大成的杰作。 同时,葛洪考虑到一些急救之作,“既不穷诸症,又多贵药”,“穷户野店”难以购得,故以百家为本。 《玉涵方》卷。 第一回,精心编成《肘后备急方》三卷(后编成八卷)。 本书不仅对急性传染病、慢性内脏疾病、外科、儿科、眼科和六种动物疾病,各种病因病症在中医史上作了正确的描述,也奠定了葛洪在中国医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药品。 崇高的地位。
《急症方》包括内科杂病、外科急症、感染性发热、寄生虫病、五官科、妇科、儿科等疾病。 作者的本意是收集张仲景、华佗等上代名医的医方,以及周家、甘家、汤家、阮家的急救方。 为他改编的陶弘景,增加了很多内容。 从现版《肘后备急方》来看,确实保留了扁鹊法、长生君方、仲景方、华佗法、翻王方、小品等被删方的内容。
葛洪在医学上做出了许多贡献,其中有许多是开创性的。 尤其是《肘后》中疟疾的种类、症状和治疗的描述,以及药物的“分类”和“药证对应”,陶弘景重要著作《本草纲目》中的“法象论” 《本草》》启迪甚大,《肘后论》第三卷《治寒热方》中收有治疗疟疾的方剂30余方,其中《清蒿方》为。
葛洪首先提出“邪气”的概念,认为各种急性传染病并非鬼神所为,而是由自然界中不同于“风”等六邪之气的一种“邪气”所致。 、寒、夏、湿、燥、火”。 . 也是最早记载的羌虫病。 本病是以灌木昆虫的幼虫(恙螨)为媒介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直到20年代,国外才逐渐发现,恙虫病的病原体是一种比细菌小得多的“立克次氏体”。
同时,有记载的最早流行天花。 《肘后》准确详细地描述了天花的典型症状,并将其命名为“芦裳”,认为是俘虏传入中原,并首次提出治疗方剂。 狂犬病的记载也是第一次,有人提出将狂犬病的大脑涂在被咬伤的伤口上,“以毒攻毒”来治疗狂犬病。 葛洪提出这种治疗理念,开创了人工免疫的先河。 葛洪也是第一个记载肺结核的人。 该书不仅清楚地记载了肺结核的症状和发病机制,还指出它具有传染性,称之为“尸注”。
葛洪在《肘后》中开创了多种急救技术,大大提高了急救的疗效,包括人工呼吸、洗胃、溺水抢救、穿刺、导尿、灌肠等。 最要紧的是,“执黄花蒿,以水二公升浸之,捻之取汁,饮之”。 感悟后人,2011年9月,以屠呦呦为首的当代科学家依靠这种高效、速效、低毒的抗疟药,获得国际医学大奖,挽救了全球无数生命。 因此,葛洪的名字被铭刻在人类文明史上和中华医学史上的荣誉墙上,永垂不朽。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 卢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