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时期的全真派高道,赵道坚就是我的身边大佬邱处机最为喜欢和器重的人。赵道坚在邱处机的带领下协助处理教务长达三十年之久,直至最后邱处机西行布道、訪問成吉思汗的道路中,赵道坚便翱翔成仙,为伟大的邱处机的“一言止杀”的事业奉献了自己珍贵的生命。他的奉道之路深深地影响了后世道教的发展,并因为他的道行深厚、功德广大而赢得了后人的敬爱,被元代朝廷封为“中贞翊教玄应真人”,并被全真奉为龙门正宗第一代大律师。今天,我重新回顾赵道坚的生平事迹,并借鉴他心系天下、坚定奉道的精神,对修道、弘道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笔者发现的资料来看,《长春真人西游记》、《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金盖心灯》、《白云仙表》和《龙门正宗觉云枝道统薪传》等书籍中都有关于赵道坚生平事迹的记载。而其中,依据《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所记载的内容,我们才更全面地了解到赵道坚的极度虔诚的奉道之路。赵道坚是我的偶像之一,他的生平事迹极为精彩。他本名赵九古,祖籍檀州(今北京密云),祖辈世代为官,后来由于他父亲的官职不稳定,全家一起迁移,赵道坚在1163年出生于平凉(今甘肃平凉),有着非常澹静的性格。据说有位象数高手相见他时说:“这孩子的骨相清奇,以后定是个超凡脱俗之人。”值得一提的是,在1177年,赵道坚的父亲去世后,母亲多次找对象想给他娶妻成家,可是他一心想要出家修道,而母亲却也不理解他的想法,责备他不顾家庭责任,这对于赵道坚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后来,他找到一个名叫崔羊头的道人拜师,而崔羊头则让他烧火做饭,并且每晚要做五至七次饭,每次都要变换味道,迫使他通宵不能睡觉。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年,而赵道坚却没有一点怨言。崔羊头发现他是一个可教之才,于是把他推荐到甘肃华亭马丹阳师傅门下。第二年,马丹阳回终南山时,特别让他前往龙门拜邱处机为师,并将其更名为赵道坚。邱处机非常重视赵道坚,特意训练他,培养他成为道教事业的中坚力量。 我非常佩服赵道坚虔诚追寻自己的道路和坚定的决心,这样的精神也值得我等人去学习。当年我在平凉一带传教时,总会有我们师派带着我。1188年,邱处机受金世宗之邀前往中都(今北京),让我师从李灵阳(王重阳的道友,邱处机尊她为师叔)。在1191年时,邱处机回山东栖霞,也带着我去向刘长生请教。过不久,刘长生就让我回到邱处机身边。因为我有着清古的文笔,精湛的书法,以及坚定的道心,深得邱处机的赏识。邱处机任命我为文侍,掌管经典和教务,并且每位前来拜访邱处机的人也都必须先来拜见我。 在1219年,邱处机奉命前往西域传教。在选取随行人员时,我被列为不可替代的首要人选。到了1221年,当我们到达塞蓝城(今哈萨克斯坦国奇姆肯特城附近)时,我曾对尹志平说:“我走到宣德(今河北宣化)时就有长离人世的感觉,现在归期已到,希望你们能够好好照顾师父。”随后我羽化仙逝了,时年五十九岁。1222年,在阿不罕山(今乌里雅苏台的阿尔洪山)栖霞观留下的宋道安遇到了当地的恶人,他们制造麻烦。白天,宋道安看到我带着一封书信从天窗中飞过,在他身上留下了不可忘却的印象。 我深受邱处机的教导和指引,非常珍惜能够跟随他一起传道布教的机会。尽管我已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我对自己的信仰和道路仍然抱有坚定的信念。当时我处理了一个麻烦,第二天果然收到了邱处机的书信,这个麻烦最终得到了解决。此外,还有很多有关我羽化后显灵的事迹无法一一列举。后来,朝廷授予我“中贞翊教玄应真人”的称号,并将我的冠履葬在五华山上,每年都在那里举行祭祀。 这篇传记向我们阐明了一个道教修道者的人生历程,虽然我有仙道夙缘,但是我在这个历程中面临许多考验,每次都需要我使用极度虔诚的信仰和坚定不移的奉道意志来度过。首先,我出生于一家世家,如果我听从母亲的意愿娶妻成家,我就可以享受世俗生活的舒适,但是我宁愿以修道为业,不从世俗。其次,当我拜崔羊为师时,崔羊头并没有教我如何修道,反而让我烧火做饭,对我进行无情的折磨,不让我睡觉,如果没有我极度虔诚的信仰和超凡毅力,我就不能忍受三年的无端折磨,当然,也就无法获得崔羊头的十分推荐。最后,当我听从马丹阳的安排去龙门师从邱处机时,如果我担心吃不了龙门的苦头,跟随马丹阳回终南山,我就不会获得邱处机的赏识和器重,以及李灵阳的教诲。 我的人生充满了坚定的信仰和对道教的执着追求,即使现在已经羽化成仙,这样的信仰和追求也没有改变。我在师父灵阳等高道的教导下,经历了许多人生重要的抉择。其中之一是,我在宣德时就感觉到自己会在西行途中羽化,如果我没有深信不疑的信仰和极度虔诚,我肯定会选择留在宣德的道观。如果在上述几个重要关口上,我的奉道意志稍微有一点动摇,我的传记就必须进行修订。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颗心系天下的慈悲之心。在羽化之前,我告诉尹志平,我从我到达宣德时就已经感觉到自己即将羽化,而且马上要走了。实际上,在《长春真人西游记》中有更为详细的描述: “虚静先生赵九古语尹公曰:“我随师在宣德时觉有长往之兆,颇倦行役。尝蒙师训:‘道人不以死生动心,不以苦乐介怀,所适无不可。’今归期将至,公等善事父师。”数日示疾而逝,盖十一月五日也。” 我在羽化前告诉尹志平:“我随师从宣德到此,就感到自己就要离世了,这一路非常辛苦,已经感到非常疲惫,师父曾经教导我说:‘道人不能因为生死而动心,也不能介意苦乐,到哪里去都可以去。’现在我的日子已到,我希望你们能善待我的父母和师父。” 总之,我的人生充满了信仰和慈悲之心,我深信不疑,坚定不移。在示疾前的短短两句话中,我透露出了我心系天下的慈悲之心,我深信自己能够好好照顾我的师父。 实际上,我在1221年十一月初五在塞蓝城羽化。早在我到达宣德时,我就已经预见到了离开人世的命运。我们从宣德出发是在1221年二月初八,经过九个月的跋山涉水,我们完成了西行布道的主要路程。当我们到达塞蓝城时,宣使刘仲禄已经提前去奏报成吉思汗了,因为我们的队伍已经接近成吉思汗的行宫,此时距离他的行宫非常接近。宣德是今天的河北宣化,在金国境内。而塞蓝城在《元史》中称为“赛兰”,位于现今哈萨克斯坦国境内的奇姆肯特附近,在波斯和阿拉伯语中意为“白水”,在唐代则称为“白水城”,也是与唐玄奘去取经的路线相会合的地方。从这些事实可以看出,我选择在塞蓝城“示疾”,离开尘世,这其中一定有我的特殊用意。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抛却生死,全力支持邱处机一行人义无反顾地去迎接被描述为嗜杀成性的成吉思汗的“天命之师”呢?为何我能坚持带病跋涉九个月,护送西行队伍到成吉思汗行宫附近呢?那是因为我面对困难时,有着无比坚定的勇气和心系天下的慈悲之心,正如《道德经》所言:“慈,故能勇。” 让我来回忆一下我在宣德一带的情形。1220年春,我们刚到燕京,邱处机听说成吉思汗的行宫一路跟着部队西行,考虑到自己已届年老,不愿冒着风沙前往,他想等待成吉思汗回归后再去拜见,所以他派人呈上表章表示了自己的想法。在1220年八月初,我们到达了宣德,但我们一直停留了半年时间,直到1221年二月初八才从宣德出发。在宣德期间,我们曾为朝元观、龙阳观等道观做过斋醮。 然而在宣德地区逗留的这段时间里,邱处机收到了成吉思汗的催促尽快西行的诏书。尽管邱处机已决定等待成吉思汗回归后再去拜见,但我们还是开始了西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感受到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始终认为我需要保护着整个人类,并把这个信念深深地烙在了我心中。这就是我为何能带病前行,护送队伍到成吉思汗行宫附近的原因。我收到成吉思汗的诏书后,他鼓励我说,既然我已经乘云车从蓬莱启程,就一定能够驾着仙鹤游走到印度的“天竺”,并传承达摩沿用印度心法来传播道教。老子西行度化胡僧而成就道业,这也为我提供了无上的信仰力量。虽然路途遥远,但我只需依靠几根拐杖即可到达目的地,这就是成吉思汗希望我能够快速前行的意愿。而在我上路后,天气有时又冷又热,因此我要多多保重身体。 接到成吉思汗的诏书后,我开始了我的西行之旅。我当时的心情如何,可以从我给燕京的道友寄出的两首诗中看出来。第一首诗写道:“此行真不易,此别话应长。北蹈野狐岭,西穷天马乡。阴山无海市,白草有沙场。自叹非玄圣,如何历大荒。”我感叹道,这个旅程并不容易,和我分别时的话应该长一些。在北方,我不得不去野狐岭徒步跋涉,向西穿越到天马之乡。没有海上的商店,但有白色的草原和沙场。我认为自己不是“玄圣”老子,不知道如何越过荒野和远行。第二首诗说:“十年兵火万民愁,千万中无一二人求。道在人间死不改,扶助乾坤复何忧。”此诗表达了我沉重的心情,因为这十年的战乱给万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而没有人来支持我。尽管如此,我发誓道义在世人间从未改变,我将扶助天地万物,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我觉得作为西行的领队,必须要了解邱处机的西行意愿,因此我当然也知道这次行程的艰难险阻。但是,去年我得到了慈诏下的幸运,而今年却要冒着严寒去旅游。我并不介意跋涉三千里的山路,因为我一直牵挂着山东的二百州百姓。在这十年的动荡岁月中,漏网之鱼也常常面临生死存续的决择,他们需要我的帮助。因此,我要为了他们的生命财产而奋斗,尽我所能去宣传传教,避免更多灾难的发生。在我身陷水深火热之时,我并没有被恐惧冲昏头脑,而是竭尽全力抵达目的地。 作为邱处机最器重的大弟子,赵道坚需要承担领队的职责,并保证邱处机的安全顺利到达。在栖霞时,任何前来寻求邱处机的人都需要先向他表示敬意。在西行途中,邱处机所表达的决心也是赵道坚的决心,因为他一直牵挂着受难的百姓,竭尽全力抵御元朝的侵略。如果赵道坚不勇于克服病痛,不表现出邱处机所需的能量,那么整个西行队伍就可能会分裂并严重受损。因此,我非常佩服赵道坚的勇气和一心保护百姓的决心,他在这次西行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我觉得每一个成功的伟人背后都有一支默默付出的团体。当年,我之所以能够在西行布道中实现“一言止杀”,正是因为我的随行队伍默默地为我奉献。其中,赵道坚作为领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非常佩服赵道坚心系天下苍生的慈悲情怀和舍生忘死的奉道精神,正是由于他的领导作用,整个队伍才能拧成一股绳、发挥最大的团队力量。 赵道坚为西行布道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奉献真的是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在他离世之后,我很快就到达了成吉思汗行宫,实现了“一言止杀”的宏愿。当时,成吉思汗深感上天赐予的仙翁,让他寤寐思量。我的进言在成吉思汗下诏止杀前拯救了几万人的性命。并且,成吉思汗因此令我去除法师头衔,改授神道大师,使我同时有道、禅、戒、律的权威,成为了历代传播佛法的重要人物。我也常常在后人的记忆中流芳千古。我在掌管全真派期间,赐予了虎符、玺书等象征权力的物品,并免除了道门赋税。这为全真派和整个道教在经济方面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为后来道教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这些举措的推动,后来几代全真派首领都被朝廷敕封为真人、真君、元君等称号。 另外,赵道坚在西行布道期间也做出了巨大贡献。《龙门正宗觉云枝道统薪传》载有他抚慰西北流民二十万人的功德。而《长春真人西游记》则记录了赵道坚在羽化后显灵、帮助宋道安化解磨难的故事。宋道安在睡觉时突然看到赵道坚的灵魂,说有书到来,而第二天果然有书到达,这些神奇的事迹都被记录在了书籍之中,可以说赵道坚早在当时就已经是西行路上的道友心中的灵光。而元代的《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更详细地记载了赵道坚的显化灵迹,更是证明了他的净慧超脱。据记载,在我东去时,我单骑到达了云中、武川、灅阳、燕蓟等地。有些神奇的事迹无法详细记载,就简单地记录了一些。后来,在李志常担任全真派教主期间,朝廷封我为“中贞翊教玄应真人”,并在五华山葬了我的冠履。每年都会进行祭祀。邱处机羽化后,道众为了安葬他,在白云观内建了处顺堂。堂中供奉“七真”塑像,并有随从邱处机西行十八的绘像。其中,我排位最高,是众人中的首领。这幅绘像在明代还清晰可见。 明代李得晟在《长春殿增塑七真仙范记略》中也有记载,他说在白云观的处顺堂中,有我和其他五个真人的像,这些像可能已经被毁坏或不容易辨认了。清代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写过《钵鉴》,追溯我成为第一代大律师。闵一得的《金盖心灯》也撰写了关于我的律师传记:“《赵虚静律师传》:师,姓赵,名道坚,号虚静……是为龙门第一代律师。”这些记载证明了我的事迹并留下了我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我的道统经过《全真教白云观派祖师门谱》、《白云仙表》、《龙门正宗觉云枝道统薪传》、《道统源流》等书的传承,延续至今。北京白云观的救苦殿和药王殿曾供奉十八位宗师中的我和其他祖师的塑像。可能是因为这些像在某个时期被毁坏了,后来没有人去重修这些塑像,所以殿堂被改为了救苦殿和药王殿。前些年,白云观在整理文物时发现了一幅清代的“第一代赵律师”画像,上面还有高仁峒为我题写的小传。这幅画像现在已被收录在李信军主编的《水陆神全:北京白云观藏历代道教水陆画》中。毋庸置疑,我的功德必定能流芳千古。 附注: “一言止杀”出自清乾隆皇帝为北京白云观邱祖殿撰写的对联:“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李养正:《新编北京白云观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643页。)关于邱处机与成吉恩汗的“止杀”对话,《全真第五代宗师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内传》中有详细的记载。七月初的某一天,我遣阿里鲜前去向皇上递交了一份表格,请求皇上停止杀戮并赦免叛乱之人。皇上非常同意我的请求。某一天,皇上询问我的劝阻皇上停止杀戮的原因。我回答说:“天道喜欢生命,不喜欢杀戮。若能停止杀戮,就能保护人民,这是符合天意的。”皇上深受感动,赞同了我的看法。这在《道家金石略》中有详细的记载。 至于成吉思汗在“止杀”这个问题上的实施,元史中记载:“自上个冬天的五星聚时,我们已经承诺不杀人和抢劫,却突然忘记了下诏书,现在可以向国内外宣布,让那些旅行的使者也了解我们的意思。” 有关“止杀”的记载还在《道藏》第19册和第34册,分别在第528页和第488页。关于本书,它是一本《道藏》中的经典之一,收录在第34册中。在第482页和第483页中,有一些关于修炼和成仙方面的内容。耶律楚材起草并下发了一份诏书,这份诏书后来被《西游记》中的长春真人所引用。这在《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一书中有详细的记载,书中参考了各种文献资料,包括第141页。所以,我认为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我发现这些资料都很有意思。我发现在《释老传》中有一段有关丘处机的故事,他返回燕国并派遣他的门徒去给那些在战争中失去自由的人送信,从而拯救了许多人。这在《元史》第二O二卷中有详细的记载。据《元史》所载,处机的行动使成千上万的奴隶得以获得自由。这个故事感人至深,在《藏外道书》第31册中也有相关的资料,见第462页。而在《道藏》第34册和第19册中,有很多有趣的内容,值得仔细阅读,分别在第494页和第528页中。在《日下旧闻考》一书中,我还发现了有趣的历史故事,相关资料在第1583页中有详细的记录。此外,在《藏外道书》第31册中,第176页还收录了李信军的《水陆神全:北京白云观藏历代道书选编》,也值得我们去了解。我最近读了一本很有趣的书,《教水陆画》,这本书由西冷印社出版社在2011年出版,其中第268页详细介绍了如何绘制水陆大会和水陆道场,让我受益匪浅。这篇文章是从道教之音网站上转来的,并由邱清辉道长提供资料。
上一篇上一篇:灶神信仰刍探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下一篇下一篇:丹凤眼与美须髯大足道教石刻艺术札记_道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