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庄子的妻子死了为什么还要敲鼓敲壶唱歌这正是

  与主张道德人文伦理的儒家相比,道家在探索人的灵魂方面更具哲学性、更深层次、更远。

  生与死对于生命来说至关重要。 这是每个中国哲学流派都需要思考和给出答案的问题。

  儒家非常重视现实,即生命这边,因为儒家不相信有现实世界之外的世界。 儒家虽然很重视祭祀,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确认鬼神的存在。 祭祀只是儒家加强尊天尊祖感情的一种仪式。 儒家思想强调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活得精彩。 活着就意味着义务和责任,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为自己的价值理想而奋斗。 即使面临死亡,也要选择有价值的死。 这就是所谓的善死。 用司马迁的话来说,死重于泰山,不轻于鸿毛; 用林则徐的话说,“生死利国,焉能免祸福”? 让死亡照亮你的生命。 背景颜色。

   道家故事及其哲理_道家故事_道家故事视频/

  佛教认为,世界本来就是空的,人生来就是受苦的。 正因为如此,人们更加眷恋此岸,而不是转世后前往彼岸享受幸福的来世。 因此,他们不看重生与死,因为死并不重要,只是来世的时间和形式的变化。

  在中国儒、道、佛三种文化中,道教是对人们的生死观研究最深入、最深刻的一种文化。

  老子哲学的立足点基本上是政治。 他渴望教统治者安静无为,以便“上无作为,民自化”。 如果人民改造自己,人民的本性就会回归纯朴和团结。 这样,世界就会变得清凉。 没有什么。

  庄子将老子的政治哲学全面深化为人生哲学。 庄子要探讨的是如何保持人的主体的独立性和灵魂不被异化,从而在战乱、荒凉、荒凉、生命岌岌可危的世界中获得精神的自由。 庄子将老子哲学提升到了精神哲学的高度。

  既然庄子致力于拯救人类的灵魂,他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个人类至关重要的问题——生命的起源是什么? 生活是什么? 什么是死亡? 如何处理死亡与生命的关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将如何面对死亡。

  对于生命,庄子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身非吾之”。 你的生命不属于你,它来自于大自然的创造。 生命的诞生虽然充满了偶然性,但也有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就是道。 也就是说,道赋予我们生命,所以道的意义就是生命的意义。

  庄子曰:“大块以形载我,以生劳我,以老我老,以死息我,故生之利我,死也利之。” 庄子告诉我们,天使我有形,生使我劳,老使我闲,死使我休。 因此,凡称赞我的生存,也就称赞我的死亡。 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之道,与世和平相处,才是我们对待生命的正确选择。

   道家故事视频_道家故事_道家故事及其哲理/

  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死亡呢?

  庄子的妻子死了。 庄子先是哭得很伤心,然后坐在鼓上唱歌。 庄子是一个狠人吗? 很明显不是。 面对好友惠施的批评,庄子说:“人之生,气聚也,聚则生,散则死。死生若为弟子,我还有什么烦恼呢!故万物皆有之。”是一个。” 庄子曰:“天之气聚则生,气聚则生”。 当它消散时,就意味着死亡。 生与死,不过是气的聚散,风云的流逝,就如花开花落,月盈亏缺,是道所驱动的自然过程。 所以面对死亡,我们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庄子说“万物一”,显然是指从万物平等的角度来看,生与死其实是没有区别的。 不仅是生与死,还有人们所执念的富贵富贵、是非荣辱,都没有区别。 这就是庄子的齐物论。 庄子认为,齐物是人们寻求解脱的灵丹妙药。

  汇聚万物,使人忘却一切恩辱;

  是非一致,使人放弃争论;

  生与死结合,使人不喜生但不惧死;

  事物的平等使人们不再执着于名利;

  齐人美,让人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选择;

  七物沃让人忘记小我,走向自由的自我。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与死的关系,因为只有看透生与死,我们才能了解生命的本质。 只有明白了生命的本质,我们的心才能清晰,才能走向无需等待的幸福境界。

  大智者庄子用一句话阐明了万物平等与生死的关系——“万物同在一屋”、“生死同”。

   “万物同在一屋”,就是万物一体,没有分别,这自然也包括了生与死的关系。 “生死同”,就是说生与死没有区别。

   道家故事及其哲理_道家故事视频_道家故事/

  通过庄子论证的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庄子的生死观。

  首先,庄子认为,生与死只是气散与气聚的过程,这是自然规律。

  其次,庄子认为人的生命就像天地之间的转瞬即逝,只是突然的。 从绝对的时间角度来看,彭祖的八百岁和那些转瞬即逝的真菌,寿命长短,并没有什么区别。

  第三,生死只是大道的轮回。 庄子曰:生,死之始,死,生之始。 生命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存在,是连续不断、生生不息的。 生是生命的显性状态,死亡是生命的隐性状态。 因此,生命是死亡的延续,死亡是生命的开始。

  在此基础上,庄子提出了“生死如昼夜”、“生死本不由己”的结论。 生与死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样自然。 所以,正确的对待生死的态度是不享受生,也不畏惧死。 活着的时候快乐,死的时候安心离开。 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

  对于生活,庄子绝对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他看到的是文明对人性的异化。 为了仁义、道德、富贵,人类已经失去了生命的本色。 “小人为自己的利益牺牲生命,凡人为名誉牺牲生命,伟人为家人牺牲生命,圣人为天下牺牲生命。”

  人们为了利益、名誉、仁义、道德,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追求虚幻的东西。 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和生命的浪费。 人们戴着金色的枷锁,艰难地行走在仁义道德的边缘。 灵魂被事物所束缚,无法解脱。 这是一种痛苦的状态。 一个真正的哲学家,会放弃一切世俗的追求,不再等待外在,内心没有自我,这样才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人永远无法摆脱物质的束缚,但精神却可以遨游九重天之外。 人若能抛弃一切世俗思想,就能实现“无私”,若能抛弃对生的留恋和对死的恐惧,就能实现无等待,获得人生的解脱。

   道家故事_道家故事视频_道家故事及其哲理/

  庄子有一次与骷髅对话。 骷髅说,死亡是比在南方称王还要幸福的事情。 庄子曾经评论过他的朋友子桑扈的死。 他说,死亡是生命的彻底解放。

  庄子是否患有抑郁症并有自杀倾向? 很明显不是。 庄子虽清贫,仍乐于其园,仍知足于濠河之泉。 他并不厌世,相反,他深深地热爱着这个世界。 正是因为他如此热爱这个世界,所以他立志成为一名能够拯救人们脱离灵性衰退的传道者。

  人只有突破生死,才能真正实现“无私”,而“无私”是自由的根本条件。 因此,庄子并不主张自杀,他本人也绝不会自杀。 他只是告诉我们:对待生与死就像看日出日落、花开花落一样自然。 “死即是生”,对待命运的正确态度是“知无能为力,视之为命”。

  不喜生恨死,也不喜死恨生。 只有放下对生死的执着,才能达到解脱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