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义文化已经传承了数千年。 中华文化已经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侠”的概念在武侠小说中得到了弘扬,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夏是一种思想观念、一种生活状态、一种精神追求,它与我国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儒家、墨家、道家精神密切相关。 而由于儒家、墨家、道家追求不同的精神状态,他们所诠释的侠客也有不同的特点。
一、儒墨道武术精神的特点
谈“侠”,必谈“义”,行侠不一定要用武力。 只有道德才是行侠仗义的动力。 侠士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 俗话说:“有侠之人,是很平常的人,虽然向人许下诺言,但必须以诚信为本。没有侠义就不能立正义,没有义就不可能有侠义,两者很难兼得。” ”。 “武术精神中的武术,并不一定需要真正的功夫,比如儒家以文行义,要理解武术精神的真正含义,就需要从武术的目的和目的入手。”思想的起源,虽然对于夏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夏的出现必定与义有关,不同的思想流派有不同的含义,下面我们将分别讨论。
1、儒家思想:大侠报效国家、报效人民。
儒家精神通常被认为是武术精神的思想根源。 它融合了儒家仁义、凛然大义的思想,以及侠义文化传承下来的侠义精神。 儒家思想中的“穷者只能自顾,富者可以济天下”指的是武术精神。 所谓“大侠报国、报民”。 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儒家所提倡的侠义思想。 作为一名武林武士,必须以天下为己任,放弃个人得失,扶弱济国,成就更大的自我。 “没有什么比国家更重要,没有什么比德更重要。” 以武术精神作为一个人行为的思想指导,也是这个人的一种修养状态。 儒家所推崇的所谓“克己奉公”,也不过如此。
儒家侠客的侠义精神主要体现在他们积极投身于世,比如恢复汉室的刘备,接受圣旨的宋江,或者舍身取义的郭靖。 我们不难在这些典型人物身上看到同样的影子。 他们心地善良,愿意为国家做出贡献。 他们相信这样可以救老百姓于水火之中。 儒家侠士的言行无不体现仁义道德,表现出大侠的气度。
2、墨家:拔剑相助
莫夏有着更加积极向上的武侠精神,主张遇到困难时拔剑相助。 墨家精神是更加活跃的武术活动家的行动指南。 与儒家思想相比,墨家思想更符合我们所熟悉的文学作品中的武侠思想。 墨家主张兼爱,是彻底的博爱,这让莫夏在路上遇到不平事时,立即站出来制止。 崇尚德行、崇尚团结的理念,贯彻了人人平等、齐心协力治理世界的理念。 墨家骑士以天下兴衰匹夫有责的心态看待世间一切。 当然,墨家也有其克制的一面,主张非攻,即反对侵略武力。 相反,一旦受到入侵,他们就会积极地用武力抵抗。
莫夏遵从天意,但也相信命运。 我掌握世界的规律,相信我的命运是由我决定的,而不是由上帝决定的。 由此可见,墨家武术精神所追求的是摆脱礼教和教育的束缚,相信世间之爱,有强烈的追求幸福、改变世界的自我意识。 莫夏也很洒脱,崇尚节约用、省葬。 因此,墨家武术无论是以攻代守,以守代攻,还是攻防兼备,都是一种洒脱的武术精神。 这与儒家崇尚宗教礼仪、严格区分等级、遵循国家法制的武术精神不同。
3、道教:高手大多是扫地僧
我们知道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他所倡导的思想是“无为而治”。 因此,道家武侠精神所追求的是“隐于市”,也就是所谓的“侠隐,独守”。 道家武术精神追求的是自我,即个人的自我实现。 武侠小说中的道士通常以智者的形象出现。 他们常常隐居,看透世事,追求个人修养。 潜心修炼的道士,往往在某些方面有着杰出的才能。 那些无出世高手,大多都是道士。
二、武侠文学中儒、墨、道的精神特征
中华武术精神广为流传,影响数千年传承。 传播方式从讲故事、写小说到武侠电影,深刻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尤其是金庸武侠作品,更是成为传承武侠精神的经典。 而且,武术的精神特征在现代中国仍然适用,武术精神的特征是由儒、墨、道三大传统思想来诠释的。
中国武侠小说中的典型人物不计其数,如郭靖、霍元甲等,这些形象在文学作品传播过程中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们的故事被人们传唱。 自从司马迁在书中阐释侠义精神以来,中国的武侠文学作品和经典形象都逃不开侠义风范。
郭靖是金庸武侠小说中典型的英雄人物。 郭靖所在的宋朝战乱不断,宋、金、宋、辽战事不断。 郭靖夫妇忠心报国,用毕生所学为宋朝戍边。 郭靖是儒家英雄的典型。 他积极投身世事,关心宋代的社会现实。 他与黄蓉舍己为人,以天下为己任。 当郭襄被金轮法王抓获,并以此威胁郭靖夫妇时,郭靖果断地对女儿说:“湘儿,听着,你是宋朝的好女儿,你已经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大大方方,别害怕,爸爸妈妈今天一定会救你的,不,我以后一定会杀了这些恶汉,为你报仇!” 郭靖的形象以攻城失败、城毁人亡而光荣落幕。 儒家的“仁”与“忍”在淳厚的郭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与郭靖相比,其弟杨过是典型的道侠。 杨过拥有无与伦比的武功和非凡的智力,但他只想留下来和爱人一起飞翔。 刀侠追求更多的人格独立和生活自由。 当然,这只是桃霞中的一个反例。 有句话说:“穷则可以利己,富则可以济天下”。 当个人能力不足或者没有机会的时候,可以选择自给自足。 这方面的代表人物就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曹操多次邀请他出去,他都闭门谢罪。 刘备的到来,让他有了报效国家、报效人民的心。
道家思想与武术精神中追求自由是相契合的。 其主要特点是走自己的路,尊重天地规律,尊重自然规律。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道教英雄不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帮助路人。 他们认为“小善即恶”。 不分是非地帮助别人,是一种“强盗心态”。 道教的武术精神是不关心个人利益的。 所谓天道就是“无私无欲,善行不报,是真善美”。
墨家自古就有“言必实,行必果”的说法。 墨家的武术精神是最积极的,必要时以暴制暴。 墨夏帮助有需要的人,抑强扶弱,不求任何回报。 莫夏在国内不被容忍,不是因为他们扰乱朝廷,而是因为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其爱众而不攻的思想违背了统治者的初衷。 国法善恶的目的是为了统治,但莫夏用武力制止战争才是真正为了国家和人民。 莫夏并不随心所欲,他们心里有严格的规矩。 《墨子公书》记载,墨子征服了楚宋,却没有取得任何功劳。 这就是武术精神的大正义。
三、每种武术精神对现实社会的意义
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武术精神是古代社会自治的产物。 我们知道,古代中国是封建社会,社会治理和社会救助仅依靠救助者自身的道德意志。 然而,地主阶级和官宦世家开设仓库帮助穷人只是为了争夺名利,而那些用武术精神扶贫济弱的人却没有这么做。 他们只是想实现心中的正义。 孔子游学只是为了传播思想、教化民众。 儒家所提倡的礼法,就是他们心中所遵循的准则。 这是除了国家法律之外,存在于他们内心深处的行为准则。 儒家英雄通过他们在社会上的行为传播儒家思想,使封建礼教的传播在中国古代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墨家中的墨侠,在行侠仗义的过程中都是直接的。 其中不乏劫富济贫的侠士。 这也是法家说“儒以文犯法,侠以武犯禁”的原因之一。 莫夏不受国家法律的约束,更多的是依靠自己内心的善恶标准。 他受到那些受祖先礼仪非常限制的人的钦佩。 我们可以从当代文学中窥见这一点,比如《水浒传》中描绘的侠客劫富济贫,让人幸福。 莫夏的行事风格或许值得商榷,但他们确实在古代找到了政府以外的依靠,而且他们也把武术精神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逐渐形成了中国对武术的崇拜。 。
道教武术几千年来的精神遗产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道家武术虽然还远离世俗,但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社会的浮躁和不安定。 比如,小说中描写的世俗高手,并不是被动地躲避世俗,而是在看惯了世间的不公、无事可做之后,选择了隐居。 武侠小说毕竟是艺术品,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一个立志成为大侠的人,必须具备武术精神。
从零开始成为一个合格的侠客,最现实的方法就是让自己足够优秀。 因此,道士并不是被动地回避世界,而是寻求改变世界的方法。 这就是为什么道家武术能够被赋予更加现实的意义。 确切地。 道士英雄不为私欲而行,不为名利而行,不为恩德而求报。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认识和庆祝的牺牲精神。
4。结论
不同的思想流派对武术精神的特征有不同的解释:儒家的积极参世、道家的自私、墨家的兼爱和非侵略等。但武术精神的共同点是以天下为己任,或遵循宗教礼仪,或遵循自己的信仰,或服从天道。 武术精神的目的始终是为了实现心中的正义。 这样,武术精神在现代社会就被赋予了新的、更加现实的意义。 比如我们近年来倡导的工匠精神,我们一直推崇的牺牲精神,以及将自己的责任与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融入世界的精神。 我们要做的事情可以小到微不足道,但我们一定要有一颗大的心。
参考:
1.《道家思想与侠义精神的结合——论金庸小说中的道家思想》
2.《莫夏的孤独困境》
3.《2017中国英雄文化研究年度报告》
4.《中国侠义文化解读.学术视角》
4、“儒家文化与侠义文化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