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中国古代伟大人物事迹中的智慧之星
张载:北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与理学奠基人,名“横渠先生”,字子厚。其名字源自“厚德载物”。出生于真宗天禧四年,逝世于神宗熙宁十年,是关学的创始人之一。
张载的父亲在宋仁宗时期曾任官至涪州(今四川涪陵),不幸因病去世。当时,张载和弟弟都还年幼,与母亲一同护送父柩归葬。在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安葬了父亲,全家也定居在横渠镇南大振谷口。因此,他又被称为“横渠先生”。
从少年时代起,张载就对兵法产生浓厚兴趣。他主动向当时担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主持西北军务的范仲淹上书,请讨伐西夏,并自愿准备联络一些人攻取洮西之地,为国家立功。这次请求得到了范仲淹的热情赞扬,但后来范仲淹劝他专注于儒学,而非军事。
张载深入研究《中庸》之后,对佛道学表示出一定程度的兴趣,但最终返回六经进行深刻研究。这样的求道历程,使他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儒学体系。在开封讲学期间,他与程颢、程颐兄弟相遇,并共同探讨问题,最终提出了著名的话语:“吾道自足,不待旁求”。
嘉佑初年,当考进士时,与苏轼、苏辙并肩而行。而后,他历任祁州司法参军、云岩县令等职,在云岩推行德政,尊老爱幼,被乡民称誉。在汴京应试中,他以高超之笔获得进士身份。
随后他受命为崇文院校书,却因为拒绝参与王安石变法而引发矛盾,最终辞官回到横渠。在此期间,他撰写大量著作,对自己的生活和学术成就进行总结,同时亲身实践恢复古礼和井田制两项计划。他的《井田议》上奏皇帝,也带领学生实际操作,以证明井田制可行性。此外,他还留下了训诫学生的话语,如《砭愚》、《订顽》,并将这些话题书于大门两侧。
熙宁十年,被召回京师担任同知太常职,但由于健康状况不佳,再次辞职回乡。他的一生充满了清贫与坚持理想,从未放弃过对传统文化及政治改革的思考,最终因病去世享壽五十八岁,被追赠谥号“明公”,先後被封為郿伯,並且入祀孔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