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的风俗钟情糯食喜爱酸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在我国西南、中南地区,苗族以糯米为贵,将其视作丰收和吉祥的象征。他们深爱酸味,自古便有“秤不离砣,苗不离酸”的说法。在传统节日中,苗族人喜饮酒,如同品茶一般,宴会时必尽醉方休。他们喜欢腌制食物,其中带酸味的占了半数以上,有“无菜不腌,无菜不酸”的描述。
每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这些坛子被称为酸坛,里面存放着蔬菜、鱼、肉、鸡、鸭等各种食品。生人的入门礼仪之一就是观察这些坛子的数量,以此判断家庭的富裕程度。
在蔬菜淡季,他们多食用当家菜,这些菜都是经过腌制并带有酸味,比如青菜、辣椒蒜香萝卜等。当家菜既能增添口感,又能提供营养。在寒冷季节,它们可以与新鲜蔬果一起煮汤,或泡于凉井水中作为清爽解渴的饮料。
另外,他们也有制作酸肉和酸鱼的习惯。对于土鱼(俗称蠢鱼),由于产量丰富且易于养殖,因此成为重要的一部分。这类鱼在秋季达到成熟后,便被腌制成美味佳肴,可以保存很长时间而保持新鲜。
咂酒是另一项独特的风俗,它涉及复杂工艺,从酿造到储藏,每一步都需要精心处理。而咂酒本身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酒,由糯米、小麦、高粱、小米或稗子等原料制成,在发酵过程中,其质变甜,而不是直接变苦。此外,还有一段关于翼王石达开与洪秀全之间故事,他趁喝醉之际即席创作了一首诗赞美咂酒:
千颗明珠一瓮收,
君王到此也低头,
五岳抱住擎天柱,
吸进黄河水倒流。
这首诗将咂酒中的气泡比喻为“明珠”,饮用的动作形容得生动细腻,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即刻就能感受到那份豪迈与热情。